十二、凡夫並不知道,自己的心與想已習慣性的黏在一起, 每個起心動念、五蘊六識皆是妄想執著。 若沒有佛力的幫助,「想」是捨不掉的。
十三、不要因一時的大意,而借著佛經、佛法的名義, 但所走的路卻是比在未接近佛法之前, 習氣更重更執著,這樣來世就更難往正路走了。
十四、我們會一直在六道中輪迴, 是因為生生世世都執著五蘊、把肉體當「真我」、 且心又把日常生活中一切無常(假)緣、相, 「認得太真」,所以才會跟著六塵相往六道走。
十五、凡夫心因為執攀內、外相… 等黑暗的六道習氣與自己內心「合理化」的慣性, 所以才沒辦法超越自己的十八界 (六識、六根、六塵)。
隨著「真理」而行。(相歸相,心歸心,本不相干。 五蘊不用,即能捨識用根,而超越十八界)。
十七、修行的目的,是希望能有智慧、 能過著快樂自在的日常生活,且今生即能脫離六道, 往生西方,是否能如願的關鍵皆在「你自己的心」。
十八、意識心是「麻煩心」, 有太多障礙我們修行的緣相及自心的習氣, 所以今生一定要下定決心,捨掉對六塵之事的貪欲, 唯有信願行念佛,才不用等到最後, 才發現自己「又」走錯路,那已太遲了。
十九、不管是已婚或未婚之人, 既然今生有幸遇到可出離「假我」的大好機會, 應珍惜眼前的福報,「從現在起,人生的旅程, 只要不離道德過日子,心路歷程即不要胡思亂想, 把胡思亂想的心念,全部改為念佛的心意, 心裡有佛,才有真佛力的幫助」, 才能確實擺脫妄想、執著的束縛,往出世的路走, 回歸到清淨心的﹁真我﹂(法身)。
二十、如果反覆在六道輪迴有這麼美好, 為何還會愁眉苦臉? 如果你是真心希望今生可以解脫六道輪迴, 往生西方,那麼平時就應和諧的過日子, 應心不離佛、佛不離心(心跟著「佛」走)。
◎小結語:
因為每個人對人生真正的意義有不同的見解、 所追求的目標有所不同, 或對生命無常轉眼成空的真相也有不同的體驗與認知, 所以對於追求生命的真實意義, 與對了生死的迫切程度也就有所差別。 不管是男女老少,我們每個人都有佛性(真我), 只是因為經過累世以來的造業,受到妄念、執著的污染, 而使本來澄澈純淨的法體,變成了汙濁的肉體, 肉體是有生滅的,肉體死後腐化就不存在了, 只剩妄念、習氣(造業的力量), 再次受到業力的牽引,去換上另一個肉體。 但我們的佛性並不會因這些生滅輪迴而損失或消滅, 因為佛性是清淨沒有形體,是跟宇宙相通的, 是不生不滅的實相、實體。 法體的一切智慧、一切自然、自由之樂、一切功德受用, 不是凡夫的知見、肉體所能理解的。 只要能真信願行念佛、去除汙濁的習氣, 自然可以修出自己的佛性,即可往生西方成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