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學習的坎之一~輕忽了單位的運算
小學的數學學習,不到補習班,自己教時會碰到的困擾之一,
就是「單位的運算」。
「單位」是4~5年級小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注意地方,
亦即「單位是要加入運算的」。
例如每人吃了5顆糖果,8人共吃了幾顆糖果?
用5乘以8等於40,這是簡單易懂的教法, 但實際上卻忘了單位的存在,所以題目雖然簡單, 運算時單位也得放進去成為:
(5顆/人)乘以(8人)。繁瑣的加入單位運算, 然後把「人」消去,剩下了「顆」。
若不如此訓練,當題目改為:
已知1美元可以換6元人民幣,30元新台幣可以換1美元;
問1200元新台幣可以換出多少人民幣?
答案是240元人民幣。
如果只是用一個運算式寫出,可以是:
1200元新台幣(除以)30元新台幣/美元(乘以)6人民幣/美元。
式子中,單位有的在分子有的在分母,
正確的運算不但要得到的數字是對的,單位也要是正確的。
小學的數學課本,到了小三、小四 如果數學題目之後還幫你寫了:
答:( )元。
這種把單位都寫好了,而只要你把數字填上的題型,
可得小心中了學習數學的慢性毒藥,等到了小五、小六,
碰到複雜一點的數學就很難教了。 再強調一次
【數學學習的坎之一~輕忽了單位的運算】。
練習應用問題,所強調的隱含要旨就是單位的處理,
如何把單位放入運算式中一氣呵成才是王道,
數字的運算快慢、對錯, 只需多練習四則運算即可進步,而不是在應用問題中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