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值服務
住戶搜尋
心情貼
直播
感興趣
手機交友
還沒登入愛情公寓嗎?
還沒加入愛情公寓嗎?
馬上進入公寓和
10,551,397
個住戶交朋友~
最新留言
想聊天
對我感興趣
互相感興趣
想約會
逗一下
日記留言
紅包抽抽樂!小資變土豪!
素人也能成為明日之星!
移除此區廣告請加入VIP
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
2253809
思情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說對話,讓彼此不生氣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花 落 菩 提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檢舉原因
此為詐騙帳號
此為廣告帳號
此為援交帳號
他未滿18歲
此為不雅及騷擾留言帳號
其他
篇名:
心靈環保的觀念及方 聖嚴法師
作者:
思情
日期: 2015.05.28 天氣:
心情:
自在語
能要、該要的才要;
不能要,不該要的絕對不要。
聖嚴法師開示
心靈環保,就是在於心理的平衡及人格的穩定,
除了觀念的導正,尚須有方法的練習,
否則,在平時的心理雖很健康,
一旦遇到難以抗拒的刺激和誘惑等各種陷阱,
自己就會不自覺地跳了進去;
或者遇到重大的阻力、打擊、挫折和委曲,
也會不能自主地陷入無底的悲苦,
而失去重新站起來的自信心。
曾經見到有一些朋友,
他們不僅讀了不少心理學的書及人格修養的書,
甚至有的本身就是心理治療師或者
也出版過類似勸世格言的書,
但當麻煩臨頭、情感糾纏之際,
仍不免陷入所謂「天人交戰」的悲苦之中。
至於如何練習成心理的平衡及人格的穩定?
首先是從觀念的調整做起,它的步驟可有四種:
1.凡事應作正面的認知,
便可避免負面的危機和悲觀的情緒;
人生的旅途,總是有起有落的,
但那都是前進的過程。
2.凡事宜作逆向思考,
便可做到勝而不驕傲,敗而不氣餒;
成功而升至巔峰之際,要有走向下坡的心理準備,
失敗而降至谷底之時,
宜有攀登下一個極峰的願景在望。
3.凡事應知進退有度,能收能放而收放自如,
古人說:「達則兼善天下,窮則獨善其身」,
也就是說能有機會舒展抱負,奉獻天下,
應該當仁不讓,竭盡全力,積極進取,
萬一時運不濟,屢戰屢敗,
那就養精蓄銳,以圖未來。
4.不論成敗,宜將自我的私利和私欲看空,
要將對於國家、民族、
乃至全人類的安危禍福的責任,一肩擔起,
這便是一個有智慧和慈悲的人了。
不過,光有觀念的調整,
尚不能保證真的可以做到心理的平衡及人格的穩定,
必須輔以方法的練習,才能奏效。
我們所用的方法,便是禪修,
基本的原則是由放鬆身心、體驗身心、
統一身心到放下身心的四階段。
放鬆身心與體驗身心,
是屬於自我肯定及自我認知的範圍;
體驗身心與統一身心是屬於自我反省
及自我成長的範圍;
統一身心與放下身心,
是屬於自我完成及自我消融的範圍。
放鬆身心是隨時隨地,
將腦部神經及全身肌肉,保持在輕鬆的狀態;
初初練習之時,
則最好須有一個比較不受打擾的空間
和暫時擺下萬緣的時段,
僅僅五分鐘和十分鐘也好,
盤腿坐最好,坐在椅子上也可以,
主要是把眼睛合攏,
眼球不要用力,不用頭腦思考,
保持清醒狀態,面部略帶微笑,
全身的神經、肌肉、關節,
都不用力,小腹不用力,
身體的重量感是在臀部和椅子(墊子)之間,
然後體驗呼吸從鼻孔出入的感覺,
以享受生命的心態,來享受活在當下的自我;
這時候,你能踏實地體會到,
當下的呼吸,便是全部的生命,
享受每一口新鮮的呼吸
是最真實最親切的自我之外,
其它的東西,不論是得失毀譽,
無一不是夢、幻、泡、影,過去的已煙消雲散,
未來的尚不可捉摸。
在認知當下的同時,
就可發現自我的信心是極其脆弱的,
對於自我的認知,是極其有限的,
乃至對於自我的駕馭,也是有所不足的;
所謂心高氣盛、自我膨脹、自我掩飾、
或者自哀自怨、自甘墮落、情緒起伏、
心猿意馬、心浮氣躁、身不由己等的毛病,
都可在此放鬆身心及體驗身心的練習中,
察覺出來,並且逐步改進過來。
知道自我的優點與缺點愈深刻,
自我肯定的自信心的建立也愈穩固。
再由體驗身心而至身心統一,
是對自我的身體健康及心理健康的切實照顧。
體驗呼吸,可以使得心情平靜、安寧、澄淨,
可以不受當前的狀況所困擾與刺激;
體驗身體的感覺,體驗心理的反應,
可以發現要想自主地指揮自己的身心,
要比號令千軍萬馬還難上百倍,
以致拿破崙在失敗之後被囚於一個小島上時,
慨歎他能支配全世界,竟不能指揮他自己的心。
若能由放鬆身心、體驗心境,
便能逐步逐步地忘卻身心的負擔,
那就是由身心的對立而成為身心的統一了。
當你自知不能輕易地掌控自我的身心之時,
便能包容他人的缺點、尊重他人的優點,
也不致誇張自己的優點,
更用不到為自己的缺點作掩飾及辯護了;
你便可成為一個謙虛、誠懇、
努力改過、全心上進的人了。
所以體驗自我的身心,便能使自己有自知之明;
體驗到身心的統一,
便能使自己感受到個人的自我
不能離開大環境而獨立存在;
個人是有限的,
大環境的時間與空間,才是無限的。
若將自我體驗,融入於全體的大環境之中,
便也成了無限的存在;
這便是哲學家及宗教家的心胸了。
再由身心的統一更進一步,放下身心,
便是中國禪宗所講的「絕觀」,
也是《金剛經》所說的「無相」。
絕觀是超越於主觀、
也超越於客觀的一種不預設立場的智慧,
一般人的常識所知,主觀的判斷當然不足為準,
其實人間所謂客觀的角度,
同樣也是出於某一族群在某一時段中的主觀考量,
因此,任何一種風俗、習慣、法律、學說、信仰,
總是會隨著時代及環境的變遷而跟著演變,
往往是古人的生活習慣,
或某些特定族群的民情風俗,
到了今天多元化及開放性的二十一世紀,
就無法接受大環境的考驗了。
例如阿富汗的神學士政權,他們敵視異己者,
要征服非回教徒,乃至在他們國內全面摧毀了
已擁有將近二千年歷史的石雕佛像,
的確有其信仰的依據,不是出於他們捏造的理由,
照他們的想法,
那也絕對不是少數人士的主觀意志。
可是合乎回教徒基本教義的價值觀,
並不代表那就是全人類的價值觀,
所以遲早會遭到客觀環境的制裁!
至於禪宗所說的絕觀,便是無我無相的智慧功能,
是能適應一切狀況的,是可因人而異、因事而異、
因時空環境而異的彈性措施,
只要對當前的眾生有益,又對其他的眾生無害,
不論有沒有例子可循,均可揮灑自如地放手去做。
因為「法無定相」,便是「實相」的真理。
不過,「無相」並不僅是消極的否定,
所以《金剛經》又說:「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應無所住」是不受固定的形相所拘限,
「而生其心」是恰如其分與恰到好處地,
處理因應一切的事情。
這種「無住生心」的工夫,
便是智慧與慈悲的作用:
「無住」是不被煩惱所動的智慧心,
便是無我的態度;
「生心」是隨機攝化的慈悲心,便是平等的態度。
到了這個層次之時,
不僅要放下私利私欲的自我身心,
連對於和宇宙同體的無限的大我,也要放下,
否則,小我與大我的經驗,仍是相對的,
仍是有相、有住、有我的。
禪宗的無相與絕觀,是超越有相及無相、
超越於時間相及空間相,
也超越於自我相及非我相的。
只有互為表裡的兩項任務,
那便是以智慧心斷除煩惱,以慈悲心利益眾生
標籤:
瀏覽次數:
202
人氣指數:
802
累積鼓勵:
3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檢舉原因
此為詐騙帳號
此為廣告帳號
此為援交帳號
他未滿18歲
此為不雅及騷擾留言帳號
其他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給本文貼紙:
得到的貼紙
得到的貼紙:
給本文貼紙
1
1
說對話,讓彼此不生氣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花 落 菩 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