脆梅製做參考網站之二
http://blog.sina.com.tw/lazytravel/article.php?pbgid=22691&entryid=591548
*好吃脆梅DIY
清明節前後,正是梅子盛產的季節,趕快來看看好吃的脆梅要怎麼自己DIY!
要準備的材料有:
1.青梅十斤(六公斤):以顏色青綠,果實硬脆未變軟者為佳。
2.粗鹽一公斤:傳統市場可以買到。也可以用平常作菜用的食鹽取代。
3.砂糖十斤(六公斤):紅糖白糖均可。在醃製過程中分成三次使用,
不是一次就用十斤。
步驟一:清潔去蒂與殺青
揀除枝葉等雜質,有時間的話,可以用牙籤將蒂頭挑掉。
梅子不必清洗,倒入盆子或竹簟中,加入粗鹽,雙手像在洗衣板上搓衣服那樣,
將梅子用力揉搓,直到所有梅子都滲出汁液,表皮潮溼,顏色變深。
過程約二十分鐘。這個步驟是為了破壞梅子的表皮,以便去除內部澀味,
使之後加入的糖分容易浸入整顆梅子。
步驟二:去澀、去苦、去酸再發酵
將梅子以菜刀刀柄一顆顆拍裂,放入容器中,盆子裡滲出的鹽水
及剩下的鹽巴也一起倒入容器中,上面壓上石頭,放在陰涼的地方靜置一天。
將梅子以菜刀刀柄拍裂(也可以用水果刀劃幾道,或用竹籤刺許多小洞)
拍裂的梅子及盆中的鹽巴一起放入容器中刷洗乾淨的磚頭
(都市中找不到夠大的石頭,所以到工地撿磚頭來用)
磚頭套上塑膠袋,壓在梅子上(套塑膠袋是怕沒刷乾淨。
容器有蓋子的話,蓋上去更好)
*醃製一天的梅子顏色轉黃,發出略微發酵的香氣
步驟三:續上一步驟
將鹽醃過一天的梅子倒入盆中,以清水稍微清洗掉多餘鹽分,
以活水漂洗8-10小時。最好是以水管將水龍頭的水由梅子底層注入新水,
好讓舊水從上面流走。覺得水龍頭一直開著很浪費水的話,
也可以改成每個小時換水。這個步驟是為了除去梅子的苦澀味。
時間太短,梅子太酸太苦;時間太長,又容易變得沒味道。
*以活水漂洗梅子
(尤尤註:為了能存放久一些日子,最後一次宜用冷開水沖洗乾淨。
漂洗的功用就如製作萬巒豬腳,將豬腳煮熟之後必須用冷水漂洗-熱漲冷縮,
可以壓出豬腳太油膩的那些東東)
步驟四:續上一步驟
將漂洗好的梅子吊掛在陰涼通風處晾乾,大約要一至二天。
也可以直接用洗衣服的脫水機脫水,一分鐘就夠了。
(包裝柳丁、蒜頭的尼龍網,很適合用來脫水、晾梅子)
步驟五:第一次糖漬
以一層梅子一層糖的方式,裝入容器中醃漬。用的糖量大約將近五斤(三公斤)。
最好隔一段時間就上下震動容器,讓糖粒均勻分布在梅子表面。
所以盡量使用有蓋子的容器,以免梅子不小心掉出來,也可以避免震動過程中,
溶化的糖水噴得到處都是。這是第一次糖漬,大約醃漬一天。
步驟六:第二次糖漬
以三斤糖(約1.8公斤)稍微加一點水煮滾成為糖水,放涼後,
將醃梅子的容器中產生的糖水倒掉,加入放涼的糖水,分量要淹過梅子的頂端,
蓋上蓋子靜置一至二天。其實以前的作法都是倒掉舊糖水之後,
直接加入新砂糖醃漬。但是現代人注重健康,不喜歡吃太甜,
所以從第二次糖漬開始,都改用糖水。因為糖的濃度降低,最好放入冰箱中冷藏。
步驟七:容器
準備用來裝瓶的玻璃容器,以滾水注入其中後立刻倒出,
倒置在瀝碗籃上晾乾。這是為了消毒殺菌。也可以直接將玻璃瓶放入滾水中煮沸消毒。
(尤尤註:講究健康,不宜用塑膠容器;使用玻璃容器消毒殺菌宜徹底才能放得久)
步驟八:第三次糖漬~品嚐那好滋味
以二斤糖(約1.2公斤)稍微加一點水煮滾成為糖水,放涼後,將舊糖水倒掉,
把梅子放入玻璃瓶中,加入新糖水至淹沒所有梅子,蓋上蓋子,靜置一至兩天,
就可以食用了。我習慣加一層保鮮膜再蓋上蓋子,醬子蓋得比較緊,
鐵製的罐蓋也比較不容易生鏽。我用的都是平常吃完果醬、醬瓜、豆腐乳、
即溶咖啡粉等保留下來的玻璃瓶,不夠用的話也可以到後火車站賣瓶瓶罐罐的店面買。
* 醃製過程中最怕看到的失敗景象~醃漬時起泡泡
(尤尤註:過量的黴菌及微生物,干擾了醃漬時的正常發酵)
北部天氣比較潮溼,一不小心梅子就變壞了。我今年可能是漂水後陰乾的時間太短
(因為那時候氣象報告說第二天就要開始下雨了),加糖醃漬一天後,
就開始起泡泡。當時立刻作了緊急處置,立刻倒掉起泡的糖水,加入新糖重新醃漬,
並且冰入冰箱。
(尤尤註:把糖水中不友善的黴菌及微生物,清除越乾淨越有救)
之後兩次糖漬只有微量泡泡,但是吃起來還是略有發霉的酸味
(不是梅子的那種酸),害我都不敢拿去送人。我自己挺愛吃的,又是鐵胃,
有點壞味道也無所謂。麻煩的是冰箱老被這些瓶瓶罐罐占著,還真是麻煩呀!
(尤尤註:(脆梅約5~6分熟,所謂清明節之前採收的梅子。)
若是做Q梅(紫蘇梅),梅子已達7~8分熟,所謂清明節之後採收之梅。
而製作軟梅時(黃梅)梅子不拍破,當經過食鹽搓揉去澀之後,
直接一層梅、一層砂糖醃製多次(不倒出糖水)後封罐。
若要梅子Q(如紫蘇梅),砂糖宜改用冰糖。
(黃梅,4月底5月初,黃熟梅子適合做梅醋、梅酒、醃軟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