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2253809
 思情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別想太多,再次微笑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可以欣賞的愛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因緣果報
作者: 思情 日期: 2015.03.01  天氣:  心情:
 現在,我們先談什麼是因?什麼是緣?因是主體,緣是客體。如說是「因」,便是主觀的立場,例如,我要做、我能做、我所做的,這便是以我為主,以他為副。

  緣呢?緣是無我的,是純客觀的,一切現象都是從眾緣生,又從眾緣滅。例如,我們的生活環境及生活所需都是社會大眾互相合作的結果,便是眾緣和合所促成的。我們任何一個個人,只不過是社會大眾中的一個緣而已。不以我為主因,所以是無我的。

  從家庭到社會,從宗教到民族,乃至國家與國家之間的衝突和戰爭,無不由於出主入奴的自我中心的立場或觀念而產生。譬如,太太說:「男主外,女主內,我是一家之主。」而先生也說:「夫唱婦隨,我才是家庭中的主人。」那麼在這對夫妻之間的任何事情,都可能構成爭端,甚至釀成家庭破碎等的悲劇。由於這種形態的推演,人和人之間,便充滿矛盾、猜忌、怨怒、衝突和鬥爭,失去了和樂相處、融洽無間的精神,這是非常不幸的事。  

  假如人人都認為自 己只是對方的配角,做太太的應想:「我是配合丈夫,照顧家庭的人,以丈夫為主,以孩子為重。」做丈夫的人,也是這麼想:「家庭是以太太為主的,我在外賺錢養家,是為了維護和幫助妻兒的安全與幸福。」如果能夠這樣,這個家庭中的成員是相互為緣,彼此敬愛和尊重,便能同心協力地共同開創美滿幸福的家園了。

  一、緣的種類

  緣又可分為四種:因緣、次第緣、緣緣、增上緣。因緣是主緣;次第緣又名等無間緣,是前後兩個相連接的主緣之間不容任何他緣加入;緣緣又名所緣緣,是主緣因對象而有活動;增上緣是以上三緣之外對現象生起的一切助緣。這四緣本係唯識學上對於諸法生起的原因作分解說明,相當難懂,今天我只用現實生活的角度,來 向諸位介紹。

  (一)因緣

  「因緣」,第一個產生推動力的,是創始者或發起人。從發端而言,他是因;對整體的大眾而言,他是緣。比如,貴社最先一定有一個人,想到要集合對佛學有興趣的婦女朋友們,共同地去探討、尋求佛法的真理,於是著手號召或邀請志同道合的婦女朋友們,組織成立「緣社」。這個最早發起的人既是因,也是緣。為什麼呢?因為他是其他有共同志趣的學者的助緣。他以成立「緣社」的構想,配合著完成大眾共同的希求。

  請問諸位,我在這兒和各位談「緣」的問題,對你們而言,我究竟是因呢?還是緣?諸位需要我來講,所以我就被請出來講。我是配合諸位,所以我是緣,諸位是因。再說,現在我一個人站在這兒說佛法,說給諸位這許多人聽,所以我是因,諸位是緣。然而究竟誰才是真正的因呢?是諸位而不是我聖嚴,聖嚴是與因配合的緣。

  通常不是學佛的人講因緣,多半是指男女間的結合,那是 「姻緣」;這和此處講的因緣不同,但也並不是完全不同。這必須講到過去的和現在的,因為過去彼此之間有緣,現在才能在一起,而現在在一起後,又產生了另一種的緣。而男孩、女孩二人結合,他們是互為因緣,共同促成夫婦的關係,彼此是對方的助緣,各自是對方的一半,即相依為命。因此,不必爭執誰才是主?誰才是副?如果彼此互爭主因的位置,就無法避免夫妻吵架的事了。

  我在國內或國外,常常遇到一些夫婦不和的問題,有些是為了兒女、財產,而多半是在於先生有了外遇新歡。如果是太太一個人來找我,我便對她們說:「問題出在於妳而不在於他。」太太們一聽到我這麼講都很生氣。因為她們已受到欺侮和委屈,所以來請問師父怎麼辦,結果師父反而說她們不對。我說,我沒有辦法找到妳們的先生們來罵幾句,而他們也不可能來,因此我只有先教妳怎麼辦,然後慢慢地來改變妳的先生,進而使妳的家庭達到美滿和樂的目的。原則是只要把自己當成配角,全心全力地迎合你的先生,無論是感情上、經濟上、工作上或家庭生活、健康所需等各方面,付出更多的忠心、耐心和愛心,照顧他、服侍他,漸漸地使得他處處都需要你,若沒有你,則他的家庭和事業,乃至健康都無法維持;不要把主要目標放在他的外遇對象身上。 諸位女 居士們,我這種說法,當然是不夠公平的,但這種作法是非常的安全。自古以來,賢妻良母都是從奉獻自己而來的。

  (二)次第緣

  「次第緣」,不論自己是主因或是助緣,凡有活動,即有結果;不論從時間的相續或空間的接觸上看,前後是相連的,彼此是相通的。因此,人生於宇宙之間,絕非孤立,毫不寂寞,前與無限年前的古人同根,後與無限年後的來者同源,今與無限數的眾生休戚相關。我們雖渺小,但又極偉大。若明次第緣,便會知道「天行 健,君子以自強不息」而不捨晝夜的意義了。婦女的耐力,正好與此吻合。

  (三)緣緣

  「緣緣」,緣緣是因緣的對象,由於緣緣才有因緣的活動,它不是主因,卻為主因產生活動所不可缺,它重要,但不是直接而是間接的。

  我們時常聽到有人說:「成功不必在我」,我們做任何事,不必站在出名的立場,也不必求得直接的回報。俗語說:「前人種樹,後人乘涼」,在座的諸位母親們,在報上很少見到妳們的名字,可是妳們的先生或少爺、小姐的名字,卻時時在報上刊登出來,正像我們從水果店買到鮮美的各色果類,卻不知種植和改良它們的 是誰。

  諸位都在默默地耕耘,不求自己揚名,妳們既是賢妻,也是良母,是國家民族最重要的幕後功臣,所以妳們是緣緣,是社會國家民族的緣緣。

  我們時常看到有些女性們默默地為國家民族社會貢獻她們自己,但她們並沒有在歷史上留名,諸位是否知道孟子的母親叫什麼名字?我們只知道「孟母三遷」而已;宋朝岳飛的母親又叫什麼名字?她能教出岳飛那樣盡忠報國的大忠臣,可是我們只知道她是岳母,而不知她究竟是誰?她們所付出的心血非常的大,但是所得到 的報酬卻不易見到。或許你們會認為她們所做的都很冤枉和白費,事實上以佛法的立場來看並不然,不管你做什麼,是直接也好、間接也好,只要付出努力,一定功不唐捐。

  (四)增上緣

  「增上緣」,增上的意思是幫忙。他已經在做一件事,且做得很好,如果我們再給他一點小的幫助,那麼他會做得更好、更完美。比如,有一窮苦的孤兒,他有能力讀書,也有上進的毅力,可是他沒有錢上學,這時我們可用金錢或言語幫助他。

  記得我在日本求學的時候,有次只剩下一個月的房租錢,未來的學費、生活費、房租等等都沒有著落,當時我就想拿那一個月的房租錢買張船票回國。於是去見我的指導教授,告訴他,我大概無法完成學業。而我的指導教授說:「我們日本的文化和佛教,都是從你們中國傳來的,在唐宋時代,我們的留學生到中國去求法時, 並沒有帶很多的錢,仰仗你們中國人的照顧,幫他們完成學業,當他們返國時又給他們帶回大批的經典法物。因此,你放心好了,如果真的沒有辦法,我可以帶你去化緣。」接著他又說:「我們學佛的人,道心第一,只要你發心,如果會餓死,那佛法就不靈了。」我的 那位 教授沒有給我什麼物質上的幫助,只有這幾句話給了我 很大的鼓勵。結果,經過沒有多久,有人從瑞士寄錢給我,到現在為止,我仍然不知道寄錢給我的人是誰?我想,大概是觀音菩薩送來的。當時如果我的教授不說那些話,我的書可能就讀不成,因此,這位教授是我的增上緣。由此可見,幫助人不一定要拿很多錢出來才算;當然你有力量用錢助人也是善事。所以,以任何的方式 造就人、幫助人,成就善事好事,這就是增上緣。

  增上緣又分為兩種:上面所說是順增上緣,是從正面來幫助人;另一種是逆增上緣,是用打擊來幫助人。

  在釋迦牟尼佛行菩薩道的時候,提婆達多時常找他的麻煩,甚至菩薩化現的帝釋天也會化現魔鬼來打擊他。我個人也有這種經驗,我本來在山裡閉關修行了六年多快滿七年時,由於有人寄給我幾本書刊,有的是基督教牧師所寫的,另外是任教於輔仁大學 的神父所寫的。他們在書中提到現在中國佛教已經滅亡了,因為在中國佛 教徒之中沒有一位真正懂得佛法的人;有誰懂得梵文?又有哪幾個佛教徒可以寫出較深度的書?廟裡的僧尼,只會教人拜拜、念阿彌陀佛,其他的什麼都不知道。我當時想,我應該怎麼辦呢?最後下定決心,出國留學,自己去學一點世界上最高深的佛學。那時我已將近四十歲,因此有很多人說,你已經老了,怎麼還想去留學? 我說,沒關係,為了佛法,我一定要去。結果我在日本住了六年,完 成了 博士學位。所以,我很感謝那兩位牧師和神父,他們是菩薩化現的,來刺激我們佛教徒,要我們自己好好的努力。

  在生活裡和生命的過程中,越挫越奮,是成功者必備的條件。如果偶爾受到人攻擊或刺激,就無法忍受,而退縮躲 藏起來,那就永遠也不會有成功的可能了。我非常地感謝基督教和天主教,雖然他們老是駡我們拜偶像,是魔鬼,應下地獄;可是這幾十年來,如果不是他們對佛教的批評、刺激和毀謗,我們佛教徒不會有自覺的精神出現。我們每個人如果對那些批評、打擊、毀謗產生感恩的心,使得未做的善事當努力,已做的善事宜繼續;已 有的錯誤應改過,未有的錯誤當避免,那麼遭受挫折未必不善,用之得當,便是你我的增上緣。

  我們都知道舜帝是大孝子,他遇到一位最不慈祥的父親,和最不友善的弟弟,隨時隨地都想將他害死。可是舜之所以成為聖王,就是因為這種家庭背景將他磨鍊出來。

  如果我們相信逆增上緣,那麼,我們看世界上所有的人都是好人,沒有任何一件事是壞事。遇到不幸的事件發生時,更能激發我們從中提起精神來繼續不斷地努力,「多難興邦」也正是中國人的古訓。所以身為佛教徒,應該相信「緣」字,接受緣的安排,促成緣的發生,那麼,我們便會經常處於快樂滿足、和諧互助、努力 不懈的生活中。因此,我很讚歎你們用「緣」字來命名,也很高興知道了有這麼一個「緣社」的社團。

  二、因果法

  接著我們來講「因果」,因果是從因緣而來的。從「前與後」的關係看,叫作因果;從「彼與此」的關係看,叫作因緣。你和我的關係,他和他的關係,彼此之間發生關係叫作緣。由現在的緣,連接上過去的緣和未來的緣,便是三個時間和位置的兩重因果關係。

  諸位想聽佛法,結果來農禪寺聽聖嚴講「因緣果法」,這是因果。諸位都聽過「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的話,種時叫因,得時叫果;好人一定有好報,壞人也一定有壞的下場。若僅從現在一生來說,因果論是不容易說服人的,佛法所談論的因果,必須是三世的兩重,並且是從現在的三世,追溯過去的三世,推展到未來的三世。

  我們現在的三世是指這一生的時間過程:昨天、今天、明天,乃至往上有父母、祖先,往下有子子孫孫;過去的三世是指我們自己在 此生未出生以前,無量世中的每一個時間的過程中,在何處做何事、遇何人;未來的三世是指這期生命結束以後,來生、再來生以後的無窮來生所接受到的一切。

  如果僅僅講現在生的三世,是沒有辦法講得合理的。有的人做了很多的善事,積很多的陰德,可是沒有親生的兒子來繼承其遺產;有的人出生於窮苦的家庭,甚至有一雙為非作歹的父母,他自己卻是社會佼佼者,乃至是國家的忠貞志士,這種例子很多。因此,在人間能夠大富大貴、連續數代的,很不容易。以其興衰之間,似有因果,然非定則。如果把因果觀念延伸到過去三世及未來三世,對現在所遭遇到任何不幸,都不會怨天尤人;對於現在所得的成就和幸運,也不會覺得驕傲和炫耀。遇到倒楣不如意的事會心平氣和;遇到平步青雲,一帆風順的時候,仍會虛懷若谷、謹慎小心。只要時時努力,不必擔憂未來的前途。如果你現在不求努力改進,因循怠惰,既來的惡運不易除;已有的好運不會久,壞的會更壞,好的不會再來。若對今生所有的遭遇,平心靜氣的接受它,且繼續不斷的改善它,一定會有無限光明的前途,就在前面等待著我們;不僅僅是天堂或極樂世界,最後還能成佛。就如同我們將一分一毫的小錢,慢慢地存起來,日積月累,到最後甚至於可開一間銀行。所以我們的功德智慧都是從日常生活之中,隨時隨地、點點滴滴地逐漸累積起來,最後功德圓滿就成佛了。

  相反地,因與果也不是必然的,剛才我們提到的「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實則種瓜不一定得瓜,種豆也不一定得豆。記得我在日本求學時,曾遇到一位大居士給我一筆錢。我問他:「你是不是要我替你做什麼?」他說:「因為我在求學的時代很窮,靠別人的資助才完成學業。如今我有了力量,也以同樣的心態來贊助別人求學。」這種情形叫「同類因得同類果」,因為前人對他怎麼做,他對後人也怎麼做。當時我告訴他:「我是和尚,不可能很富有,將來大概無法以財力幫助他人。」他說:「法師,你將來並不是以錢布施,而是以佛法做布施,以修行去化世。」這是「同類因得異類果」。

  如果助人不求回報,不懷任何目的,是種有漏的因,得無漏的果。什麼是有漏、無漏呢?我幫助人,而別人真正得到物質上、精神上的利益,將來他們也會給我回饋,來幫助我;這好像是做投資生意,種何因得何果,這是世間法,是有漏的。如果不求果報,那便做了善事而不以為有善事可做,雖度一切眾生而實無一眾生得度。這種情形對眾生而言,是有的,是種有為因得無為果;對佛菩薩來說,是既未種因也不得果,名為無漏因與無漏果。

  有因不一定有果。如果我們將任何一粒種子放在倉庫裡,不去理會它,它是永遠都不會發芽的。若種因以後,不加以培植、照顧和保護,那麼這個因等於沒種;甚至將稻種存放數年後,再去播種,發芽的比例便會減少;光播種而不給予陽光、空氣、水及肥料等外緣,也難有結果可見。所以我們曾做過的好事,也必須繼續不斷地培養它,才能結成善果;若不加悉心的照料,而任其枯萎,是非常可惜的事。

  反過來說,做惡事也不一定有惡報。很多人自認為業障深重,想學佛很難,更何況了生死,因此,乾脆不學佛不修行,這就錯了。佛 經裡有一段比喻說:麻園裡有很多的草籽,草籽會發芽長出草來,但由於麻很高大,草雖長出來,但得不到足夠的陽光及露水滋潤,不久,也就慢慢枯萎了。同樣地,我們雖然有業障,若能不斷地修行,且在修行的過程,業障也必然會起現行,可是,由於不再造惡業,且不斷地增強修行的力量,慢慢地也能將重罪轉為輕報;本來應該被砍頭的,因為修行的關係,結果被竹竿或樹枝打一下就算了;或者造了地獄因,當受地獄報,卻因修行很努力,結果害了一場重病就抵償光了。

  再舉個例子:我在美國的道場,後院雜草叢生,拔不勝拔,真是「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我有一位洋弟子為了曬坐墊,將一塊三夾板平放在院子裡,結果他忘記將板子收回,一直放了三個月後我回美國時,才叫他收回。當他將板子拿起來時,發現木板下寸草不生,連草根草種子,都腐爛光了,而木板外四周是雜草成堆。淨土法門說帶業往生,生到極樂世界以後,等到花開見佛之時,業障也就消掉了。我們有很多的業障,只要至誠懇切地念阿彌陀佛聖號,定能生西方,到西方極樂世界以後,那些業障就沒有機會萌芽受報,慢慢地業的力量也就消失殆盡。

  因此,種因不一定結果。但要想讓已種的因不結果,有二種方法:1.種善因而不繼續努力,因就不會結果。2.種惡因卻繼續不斷地努力修行,則惡因也不會結果。

所以講因緣一定要講果報,講果報不一定是決定性的,如果是絕對的,那麼眾生就無法成佛了。但是在凡夫地,是沒辦法逃避因果,唯有努力不懈地學佛修行,才有辦法離開因果報應。一般人怕閻王、怕死、怕下地獄,閻王是真的存在,是我們自己所造的業所招感來的。因此,閻王是緣,不是因,我們不造因則閻王奈何不了我們的;我們造了業,就是沒有閻王,也會跑出一個來。諸 位,我們如果站在緣的立場,那麼我們就不會造罪因,為什麼呢?因為「無我」。一切的一切都是為別人幸福,如此還會有我嗎?所以,要做緣,不要做因,我們要不怕業果,就怕自己不能不造業因。
標籤:
瀏覽次數:219    人氣指數:619    累積鼓勵:2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別想太多,再次微笑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可以欣賞的愛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