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說她的朋友正鬧離婚, 雙方為了爭取監護權吵得不可開交, 使得他們的孩子小明變得悶悶不樂, 以前見著了我朋友會阿姨阿姨地叫著, 現在不但沒打招呼,也裝不認識。 朋友想表示關心:「你怎麼了?」 只見小明轉頭就跑,什麼也說不出口。
我提醒朋友想要得到什麼樣的回答呢? 其實回不回答,孩子都因外人再次的提及, 又狠狠的被揭瘡疤。
我常常在想,在關心別人之前 是否該評估一下自己的能力? 檢討方式、方法是否適合? 最後請捫心自問一下: 關心的目的是否真的想幫忙且有能力幫忙? 因為我相信人的好奇心, 有時會讓人以關心之名, 行窺視他人隱私之實,豈能不慎! 弄巧成拙都不是你我所樂見的,不是嗎?
就像很多人喜歡問熟齡卻未婚的男女: 「為什麼還不結婚呢?」「什麼時候喝你的喜酒?」 真不明白如此的寒暄有何意義, 若表示關心,那更是多此一舉。 會造成熟齡未婚,不外兩種原因: 一是自願性的,也就是或許本身是獨身主義者, 或有更重要的目標要完成, 反正本身很清楚自己要什麼, 不是每個人認定的幸福都會是一樣的。 再者是非自願性的,本身很想結婚, 但就是因緣際會無法配合,心都煩躁了, 還要接受這如審問般的問話,聽來都像嘲笑。
若真的關心周遭未婚的男女,可以大方的問: 「我有位值得認識的人,不知你意願如何?」 不婚的人一定會大方告訴你, 想婚的人也會勇敢釋出機會。 若心中無人選,也無力幫忙, 問人何時結婚,幹嘛呢?
要關心他人也得有能力,魯莽為之, 只會惹人不愉快,達不到關心的實質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