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4993158
 旅月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百年人生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一個人如何把自己活成傳奇?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中國的高考遷徙潮
作者: 旅月 日期: 2019.05.24  天氣:  心情:
王維、白居易考上科舉…都靠違法才成功! 撰文者 何則文

https://www.businessweekly.com.tw/article.aspx?id=25801&type=Blog


今年5月,在廣東深圳市舉辦高考模擬考中,全市前10名竟然有6名出自同一個學校
「富源學校」,這個模考的成績力壓深圳傳統的4大公立名校,引起了各校譁然,許
多家長開始質疑考試的公正性。深圳市教育局開始調查是否有舞弊情事,卻發現另
一個奇異的現象——「高考移民」。這些突然冒出的頂尖學生,都不是深圳本地學生
,通通是來自河北衡水中學的學生。這些學生基本沒有在廣東生活就學過,而是在
考試前突然「轉學」來深圳的民辦學校,深圳市政府也立即當機立斷處理,取消這
33位學生的報名資格。


這就造成了在中國學生想考上頂尖學校,不只要書讀得好,投胎也要投對位置,因
為中國各地之間的教育資源與水準不一,同樣的高考,存在著各省市分別評卷,劃
定錄取分數的政策。從1980年代開始,許多錄取分數較高地區考生開始往錄取率
較高的省區移動,形成一波波的「高考移民」。


整個高考移民的趨勢是「由北向南」、「由東向西」的「西進南下」情況,大體是
從山東、河南、河北這些北方大省分移入到南方省分,這些省的特點大多是人口基
數高,高中以較為填鴨、軍事化的應試管理教學,但相對地獲得全國性頂尖大學的
分配錄取名額又較少,導致錄取率整體較低。此外,像是新疆、西藏、清海等西部
偏遠地區,因為發展較為落後,享有國家許多優惠政策,也成為高考移民的移入目
標之一。這也造成許多位於高考優勢省市的民辦學校,為了提高學校錄取率,積極
地招收其他省分的高考移民學生。開頭提到的富源學校,就是這個模式。


歷史上的高考移民  但其實自從中國以科舉取士後,所謂的「高考移民」就已經
誕生,至今已有千餘年歷史,許多還是我們國文課本的「老朋友」。比如被顧況開
玩笑說「長安居、大不易」大詩人白居易,自己就是個「高考移民」分子。白居易
祖籍山西,生在河南,戶口則是落於今天的陝西省。照理來說,他要報考科舉,應
該在戶口所在地的陝西才是。但是白居易卻跑到南方的安徽去考科舉,按照大唐律
法,這種「冒籍跨區」考試可是違法的。至於白居易做什麼大老遠跑去安徽考試,
原因我們都知道,那就是安徽的錄取率比較高。


而另一個唐代大詩人王維也是,他籍貫在山西,卻透過京城熟人的安排,改在長安
應試。柳宗元在《送辛生第序略》就寫過:「京兆尹歲貢秀才,常與百郡抗衡。」
意思是京城長安錄取的秀才,可以跟一百個郡相比,可見錄取率非常之高。到今天
,北京學生錄取北大清華的機率,也常常高過其他省分數倍。


到文人治國的宋代,跨區考試更蔚為風潮。不過北宋時期的情況卻與今天相反,是
南方考生名額少人數多,大文豪歐陽脩曾經上奏稱:「東南進士取解者,二三千人
只解二三十人,是百取一;西北取解至多不過百人,所解至十餘人,是十取一。」
這是說,在南方的錄取率是100:1,北方卻是10:1,這樣天堂與地獄的錄取機會,
怪不能寧願縱走千里離鄉考試了。


這個存在千年的大問題,想要找到能根本解決的方案也是十分困難。今日甚至發展
出了跨國考試的模式,也就是把考生在高中送到海外華僑學校,最後以華僑身分報
考,提高自身被名校錄取機率。


從此觀之,中國想要短時間內減緩高考移民的公平性問題,還是遭遇了許多挑戰。
標籤:
瀏覽次數:531    人氣指數:3231    累積鼓勵:135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百年人生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一個人如何把自己活成傳奇?
 
住戶回應
 
時間:2019-05-29 00:52
他, 60歲,台中市,服務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時間:2019-05-24 16:00
人治國家,都是黨中央說話算話……平民百姓,根本沒有發言權可言……大陸農村生活,農民收入,不會比臺灣來的好


更多功能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