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淺的愛情,在隨機與隨興中撮合,也在不知不覺中分開。
面對不考慮婚姻的愛情,或許會常問「我倆交往適不適合?」;但
是不必問「你準備好了嗎?」。
如果愛情是為了婚姻而鋪陳的領路人,那麼「適不適合?」與
「準備好了嗎?」將會時常的出現在雙方的口中。
「準備好了沒?」這句話,很顯然因人而異。針對經濟力而言,
有錢有好職位的人占便宜;而針對外貌、身材、年齡......,
還有家人的態度?每個人所考量的輕重也不同。
有人或許會質疑,對方只是問你「心理準備好了沒?」。
嗯,內心的決定不都是充滿了外在的考量嗎?
「適不適合?」這句話,在交往初期,或許和前面所提的相關因素
有所重疊,但是在交往一段時間以後,所要考量的將是
「個性上的適不適合?」。
「個性上的考量」,似乎有點大而化之,或許可以
從彼此的興趣、理念及各自領域上的包容度作為切入。
以上看似考慮周全了,卻也出現了盲點,因為感性的一面
總是躲在理性的外表後面,想要了解對方的個性,
就必須在交往許久之後,在不設防之下才能得到答案,
何況有的人甚至都還不了解自己的潛藏個性為何呀?
讓人茫然的愛情故事,很遺憾的總在交往一段時間之後
才知道不適合,此時也造成了更多的怨偶。
或許,王八配綠豆,一個願挨,一個願打,
可以相處愉快的人,也是可以得到艷羨的祝福!
「婚姻」,以「準備好了沒?」為前提。
當你準備欠佳,通常會使人措手不及,而使得情況更糟。
若你準備良好,或許可以把不可能的任務變為可能了。
「婚姻」,以「適不適合?」為前提。
當你肯定的說出「適合」,那麼就會努力的去把
原本沒有能力準備好的條件給予彈性化、合理化
使其走上成功之路。
婚姻,若「條件準備良好」與「個性匹配適當」,
那麼應稱之為佳偶了。
然而,平凡人只能退而求其次的在個性方面匹配得好,
也將可以克服雙方更多條件上的困難與障礙,
所謂「準備好了沒?」這樣的問題也就自然地化解了;
但是配得不好,將如骨牌效應般的前功盡棄,讓人扼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