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嚴師父說:「佛法這麼好,知道的人這麼少,
誤解的人卻這麼多。」
果暉法師出家的過程,其俗家雙親,就有一段從誤
解到諒解的故事。當年就讀全國最高學府台灣大學的果
暉法師,從就學其間就開始在農禪寺打禪七,畢業後便
有了出家的念頭。果暉法師回憶,當時社會對佛教不了
解,總認為一定是感情不順、事業失敗的人,才會想出
家。再加上當時鄉下地方能讀大學的孩子非常少,好不
容易讀完大學卻想出家,更是可惜。
「你這個小孩剪角(蕪落用)啦!」果暉法師說,爸
爸知道後就是這樣罵他的,媽媽也傷心得要命,因此出
家時也由大姑媽代表出席的。還好,後來家人慢慢了解
了佛法的好,也接受了他的選擇,果暉法師退伍後便回
到農禪寺,開始學習出家生活。當時常住眾還很少,跟
師父同桌吃飯一起生活,也因此有機會親身學習師父在
生活中的智慧。
法師很不好意思的回憶說:有一次在飯桌上自己突
然吐了幾口痰在碗中與白飯攪一攪再吃下去,因為那時
剛剛打完禪七,察覺自己每一個念頭都是妄念,才有如
此突兀的動作。果暉法師說,師父很重視也告訴大家:
要在日常生活中修行,因為佛法就在生活當中,不但請
了各個領域的老師來教導水電修理、裁縫作衣服、做菜
等等,也以身作則,和弟子們一起勞動。法師回憶,那
時大家都有機會每月輪流做典座(中晚餐)、副廚(早
餐)等執事,在過年期間更是忙碌,特別去跟兩位師伯、
果照法師學做包子、糕點。有時師父接引重要的貴賓和
護法信眾,還要學做請客菜。「有一次切馬鈴薯時還拿
尺去量,」果暉法師笑著說,當時那麼年輕不懂做菜,
只能看著食譜依樣畫葫蘆,回憶起來真是有趣。一日不
作,一日不食,出家雖然是修行,還是要工作勞動,自
食其力。果暉法師認為這是一種心智的鍛鍊。這樣的生
活一點也不覺得辛苦,只覺得快樂,現在想來非常懷
念。「如果要說辛苦,打禪七腿痛還是比較辛苦,」
果暉法師這麼說。
在1997年到日本攻讀博士學位之前,果暉法師擔
任過很多不同職務,有總務有秘書工作,有時也當侍
者,跟在師父旁邊拿僧袋或點心,也因此深刻感受到師
父的慈悲與辛勞。果暉法師說,雖然弟子們不開竅,師
父永遠像慈母一般呵護大家,大部份都是鼓勵、愛護、
關懷和照顧,很少責罵。無論是修行的方法、出家的觀
念、待人處世的道理,都一五一十地教導我們。然而師
父除了弘法講經上課,還要開會、處理行政工作,過度
勞累之下經常感冒。果暉法師總是用小發財車載著師父
到北投鎮上的診所打點滴。
「師父在台灣的三個月,我們非常忙碌,師父出國
了,我們就可以休息,節奏稍微放慢,但師父卻是一直
在忙碌著,真的很辛苦,」果暉法師回憶,即使出國了,
師父還是常常寫信回來,鼓勵大家安心多拜佛,關心我
們早晚課有沒有做?衣服有沒有穿得暖?身體有沒有
照顧好?至今那些師父的信都還保留起來,感懷師恩。
早期的農禪寺,就是仰賴師父這樣由照顧弟子、講
經說法、法會活動,以及對社會的弘化活動,一項一項
慢慢開闢建立起來。如今常住眾與護法信眾一年年增
加,再加上即將改建成更具國際性與便利性的道場,勢
必能延續農禪精神與師父的悲願,弘揚漢傳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