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於聖誕卡的來歷是這樣的:  
    
 早在一八四二年的聖誕節,英國的傳教士蒲力治,  
    
 用一張卡片,繪了一幅耶穌誕生的圖畫,  
    
 並且寫了兩句:「祝您聖誕快樂,新年平安。」  
    
 然後把這張卡片,寄到遠在非洲傳教的好友。  
   
 亨利考爾爵士看到以後,認為這是非常有意義的事,  
   
 就請畫家毛厄里設計製作了一張卡片,贈給一位親近的友人。  
    
 據說這張聖誕卡畫的是一幅美麗的家庭聖誕歡樂圖,  
    
 在畫的一角,還寫著:「祝您有個快樂的聖誕節,和愉悅的新年。」 
   
 
         一八六四年,英國的阿爾巴特親王特別推廣這件事,  
 就印製了一千張聖誕圖畫的聖誕卡,開始發售。  
 到一八六五年,印刷的聖誕卡,大量銷售了。  
 首先是由德國繪畫彩色的石版工廠印製以後,運送到英國去,正式發售。  
 再從英國傳到世界的各地,於是寄送聖誕卡的風俗,漸漸流行起來。  
 當初聖誕卡的寄送,只通行在基督徒之間,  
 到了二十世紀初,普遍風行,不論是不是基督信徒,  
 以聖誕卡向親友祝福,和恭賀新年。 
 
         聖誕卡在台灣廣為流行,是近三十年的事,  
 其原因除宗教習俗之外,在聖誕節後,就是新年,  
 所以致贈聖誕卡也可當作賀年卡,是很有人情味的風俗。 
 
         至於我國賀年卡的來歷,也是有線索可尋的。  
 早年,官場中人或社會仕紳,在新年伊始,  
 職位或輩份低的,會向年長或位高的登門拜年。  
 如果主人不在,或家有貴賓不便會客,  
 拜年的人,便留下紅色名片(或印紅字者),  
 上有「登府拜年恭賀新禧」的字樣,以表親自上門拜年之意。  
 (是否有寄送賀年卡的事,沒有考據。) 
 
         基督徒寄贈聖誕卡,不可疏忽聖誕節的意義,它是紀念救主耶穌誕生的節日。  
 耶穌的降生塵凡,是為了拯救世界,他給人們帶來新生的希望,  
 給社會帶來和平的訊息,給困苦弱小者帶來安慰和信心。  
 耶穌誕生在清寒的環境(馬槽)裡,立了謙虛、克苦、慈愛和犧牲的榜樣。  
 他謙卑自下,受苦受難的精神,使人們明白痛苦的意義,以及人與人之間和平友愛的態度。 
 
        聖誕節這天,指出天下一家世界大同的理想,只有以和平與仁愛的言行達成。  
 寄贈聖誕卡,除表示慶賀聖誕的喜樂外,就是向親友祝福,以表懷念之情。  
 尤其對在孤寂中的親友,更是親切的關懷和安慰。 
 
         以前聖誕卡的畫面,多半與耶穌聖誕有關;  
 現在的圖樣,真是花樣百出,多采多姿。  
 基督徒仍應選用有聖誕意境的畫面較好。  
 如果你有親友在遙遠的地方,平日忙於工作很少通訊,  
 可寄上一張聖誕卡,表達懷念和祝福,相信對方必然欣慰萬分。  
 如果你不是基督徒,用一張聖誕卡當賀年卡,同樣是非常有意義的事。 
 
 祝我的朋友們聖誕快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