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3573469
 陳姣汝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抱怨文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家暴
 切換閱讀模式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快樂熊音樂工作室(小店鋪)
作者: 陳姣汝 日期: 2013.07.04  天氣:  心情:
嗨,我是只在網路叱吒風雲然後愛耍嘴皮子的陳姣汝,我想說我在學習木笛、直笛的歷程上,都是很順其自然的(國中小義務教育的音樂課程還有換來換去的補習班)。在西元二零零五年暑假的時候,我出國了,帶著一份絲毫不畏懼的心態。第一次聽到奧地利這個國家的時候,只知道它們的首都維也納,每個人都覺得文化藝術發展的高峰就在這裡。格拉茲是一座非常恬靜優美的城市,它擁有的只?大自然的清新味兒,這可被當地人罵到臭頭了,身在歐洲的大家都非常崇拜都市生活,也很樂於接受不一樣的文化、語言,宗教使得他們相互間一點距離也沒有,即使沒有宗教也一樣。如果我沒有機會踏入格拉茲的國立表演藝術大學,我可能就不知道他們是如何將這座城市與其他國家的文化藝術相融合,也不知道自己到底有多麼渺小。在這所學校裡我參與了不下數十位來自不同國家的教授親自授與的課程,一學期的註冊費用大約臺幣一兩萬,很便宜!可是這筆學費完全不包含教材費用、單純的就只是為了一張能參與課程用途的證照、學生證。記得第一堂主修課到來的時候,我拿著高十幾公分的樂譜讓教授過目,然後直接了當的告訴他我準備了些什麼。後來當時還是學生的教授嘆了一口氣,讓我吹奏泰雷曼的c小調奏鳴曲,並且全班一起集合討論我的優缺點,之後才決定幫我從新打穩基礎,我能有看似還不錯的今天全來自於每位教導過我的教師的督促。我對格拉茲這座城市的了解不多,只知道他有一座博物館、鐘塔、一隻白色的孔雀、一間營業百年的麵包店、還有治安良好的制度;每年維也納舉辦的木笛展覽會,我在西元二零零六年的時候去過一次。格拉茲很有名的水上咖啡廳,我只有看過幾次;格拉茲的博物館,我只去看過他們不敢公開展覽的倉庫庫存;學校的教授,我完全忘記要拍照留念、也沒有要簽名、也沒有跟他們講話;一去,我就是要上課,除了上課,什麼事情我都不想管。因為這樣的我在當地跟臺灣籍學生有衝突,幾個月下來不斷變得孤苦,於是我開始經營我的無名小站博客,把生活照跟所學、所閱讀過的、想抒發的心情都往網路上傾訴,因為我覺得這樣的自己、這樣的情況根本就是走到人生盡頭、在音樂界也不用工作了,大家都知道我驕傲、想談戀愛、負債、是個胖女孩、然後都不講話、讀書量很大可能有吸食毒品、或是會使用這一點入門的基礎德語來進行國家與國家政治關係的侵犯。每個人在短短的三四年內將我理解到一種透徹,甚至對我表露他們專長人類行為心理學;格拉茲表演藝術大學的課程考試與演出發表都讓人感到壓力甚重,這所學校有很多外國人來就讀學習表演藝術,只有我白癡,被每個教授拉去笑,怎麼會有沒有奧地利公民證的外國小女孩來到奧地利就讀學士學位?!其實我在大學裡交到了很多好朋友,他們知道我的狀況,總是會希望讓我感受到毫無壓力的相處。但是在這所超極有名氣的大學有很多傳說,例如音樂家上課會遲到、音樂家晚睡晚起、如果超過九個學期還在拼命死讀書,那麼就該放棄了!因為一定會瘋掉!我在這所大學有四個預備學期,只拿來參與主修課程與德語課程,然後有七個學期的大學生生活,其實已經超過傳說的標準.....當地大學要求的德語檢定通過之後,我才要求教授讓我正式修課,然後我自己選教授,我選了最年輕最具爭議性的教授,也因此我在鍵盤樂器的造詣上沒有退步過,而我跟教授也常常一起討論木笛、還有,我常常跑去班上聚會大吃大喝,吃到聽別人聊到三更半夜才回家(就只是一群學歐洲古音樂的人在聊八卦),我借宿的宿舍氣炸了!劈頭就是罵臺灣教育不確實,因為在深夜的歐洲,滿滿的美式作風警察先生可能不會接受;然後,為了重奏課程我買了一把學姐說回臺灣會用不到的hz415的英式木笛,班上同學看了都覺得好羨慕,可是德文不好的我不知道為什麼。教授上課的時候喜歡用原版手稿樂譜上課,然後因為課程需要,我跟在維也納木笛展看到的艾浚夫婦買了一把文藝復興時期甘納西音樂論述圖片裡的中音木笛,兩三年後教授跟我說全臺灣可能只有我擁有這把樂器,我都快嚇死了!而且歐洲當地對於木笛的器樂歷史還沒有很確定,教授只希望我把這些爭議的木笛外型當成是一種製笛家的好手藝;在大學跟同學也會互相有競爭,因為我是外國人,所以我只能盡量把傷害性降到最低,所以我不講話,所以我總是一個人悶著。一個人來回大學與宿舍的路程那幾十分鐘,我盡量把自己調適的像是個遊客,以免讓歐洲人覺得我是來破壞政治和平的小壞蛋。當我開始穩定自己架設的網站之後,我有拜託教授們遊覽,如果行為舉止不符,我可以馬上移除,但是後來教授只是問我說:『你確定你不收費嗎?』有時候在談話的時候,也會覺得教授問我的問題好像有在補習班聽過。有一次在班級聚會還談論起我來,說我很像十七世紀的某國女皇,我聽了很生氣,雖然我看了圖片也覺得真的還蠻像的。這五年來我不只有跟同一位教授學習木笛,在大學的學術會也有跟學姐一起參與演出。
牧笛、直笛是一項國中小學在音樂課程中伴隨使用的器具,這一項源於歐洲的木管樂器,每個人在探討其歷史的時候總是說:『這種樂器在巴羅克時期以後就已經不被使用了!』
原來這是因為這項樂器在構造上出了大錯誤,使得牧笛的保養、構造理解也被納入主修課程的重點之一。
爭議的樂器源於不確定的歷史,但是許多牧笛演奏者還是希望能將這項樂器帶入現代的學習方式,屏除過往只為宮廷演奏的痛不欲生。
十九世紀中期Arnold Schering帶動了一個牧笛學習的新潮流,他們希望專攻巴羅克時期以及文藝復興、中世紀的學習者能使用當時的文獻資料複本,當然這個提倡也被其他樂派的學習者聽到了,有些人選擇跟進,有些人選擇不跟進;這其實並不是什麼大問題,可能只是幾個音符被畫在不一樣的五線譜和五線譜格中。
牧笛、直笛的學習可說是一項大挑戰,因為總是被定義為『好吹奏』的樂器,於是忽略了許多基本體能的訓練,導致有些音高已被吹奏出來,但是音準會變得很抱歉。
而在於樂器的保養上,由於牧笛跟直笛不一樣,整支樂器都是百分之百的純木頭,除了要小心注意室內的濕度變化,還要注意木笛的保養已延長使用壽命。有些牧笛樂器販賣者推薦使用杏仁油、亞麻仁油、香蕉油來為木頭保持一定的濕度,像是Mollenhouar這個製作廠商已經開始在販賣牧笛保養包。
在我留學德語系國家的經驗裡得知牧笛的學習分成了守舊派與創新派,守舊派專注於過往歷史的理解與闡明,而創新派比較注重於學生的演奏能力,當然後者會比較適合大部份的學生,如果必須選修很多課程的話。
在十六世紀初期盛行的牧笛樣式稱為Czakan,這是一種匈牙利民族使用的外型類似拐杖的樂器,用途分別分為『軍用和一般演奏者使用』,而一般演奏者使用的又分為一個牧笛吹口與牧笛和長笛吹口於一把樂器。
近年來歐洲專注於文藝復興時期的牧笛樂器復興,在德國的tibia愛好者雜誌中也表士說歐洲復興牧笛這項樂器於十九世紀初,這一兩百年來經歷許多挫折與悲苦,現在則是有點否即泰來的狀況,但依舊是一項揚名國際的冷門樂器、與熱門幼教樂器。
在牧笛的學習上我遇到了許多困難,例如因為看輕這項樂器而導致走上比一般人更辛苦的學習道路(留學),還有不知輕重的談論這項被具爭議性的樂器以及其知識論點,單然也包括了一般學習者都會遇到的問題例如:『技巧上無法突破,課業學習上跟不上其它學生,演奏時沒有力氣吹完一整場四十五分鐘的獨奏音樂會.....等等』
致使致終我還是很感謝每位曾經提拔過我的老師、教授,還有陪伴我的朋友、同學。
標籤:
瀏覽次數:527    人氣指數:1547    累積鼓勵:51
 切換閱讀模式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抱怨文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家暴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