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收藏到介入,我沉浸在藝術這個小眾市場,超過二十年.
在這段漫長的歲月裡,苦難歡喜夾雜.我使終思索的是生存之道與產業核心價值.
生存的方法看似簡單....以個人來說,一個饅頭二碗麵,囫圇吞棗的,一天便可打發....但是一間公司,一家企業想要長治久安,永續經營,其實並不容易.
因為隨著時代潮流,資訊瞬息萬變,不能僅憑舊的思維與方法,而是要尋找並發展出自己的經營模式.
以中國為主軸的華人藝術市場,這點看法我近十年來一直不改變.事實上,依照目前呈現的數據與實際論述,在可預見的未來,我也完全看不出改變的理由.
大方向既定,那麼業者的藍海策略在那裡?
我的建議是捨易取難....每一個藝術家如同一座工廠,在產量不變的情形下,這涉及到市場操作.財務運用與資源有效分配的問題,不是單純的買與賣....如果一旦直接三通,資訊完全透明化,便利的交通會使業界面臨因競爭力不足,本地客戶流失的危機.
還有,與大陸同業的競爭與合作,宜深思規劃....微軟陳永正,德儀程天縱,在大陸,這些台灣優秀人才,不數年便被當地人取代....中國已不是吳下阿蒙,台灣人的心態一定要調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