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哈佛大學有位教授找了16位80歲以上的老人,分成兩組,請他們去一個古老的修道院住一週。在那裡實驗者把時間撥回到1959年,一切擺設是當時的流行,收音機播放的是納京高唱的《蒙娜麗莎》,看的電影是《賓漢》、《北西北》。
實驗組的人要把自己當作在1959年時的自己,所有的談話和討論都以「現在式」進行,討論的是當時所發生的政治事件,實驗者還要他們用1959年的心態去寫一份簡單的自傳,提供一些年輕時的照片與別人分享。
對照組的一切都跟實驗者一樣,只是他們的自傳用的是過去式,提供的是目前的照片,用回憶的方式來討論1959年發生的事。
結果發現實驗組的老人才第二天便主動幫忙餐廳上菜,吃完飯也幫忙收拾,好像一下子變得獨立,不再仰賴他人。雖然80歲了,但是在心理的影響下,他們的步履、姿勢都顯得年輕:關節變得柔軟、手變得靈巧、手的抓握力提升、體重增加。在智力測驗上,實驗組有63%的人分數提高,而對照組只有44%。
作者說,實驗組到達修道院的當天,司機把老人們放下來後便離開了,老人們必須自己把行李拖到房間去。一開始時,每個人抱怨連連,都說有十幾年不曾拖過行李了,但是在沒有別人幫忙之下,只好自己動手,一次拖幾步,慢慢移動;有人把箱子打開,把裡面的東西分多次搬進房,最後,全部人都住進房間去了。這給老人一個很大的鼓勵,了解自己還有用,這個「自己還年輕,還有用」的心態造就了後來看到的差異。英文有句話「As long as you are green, you can continue to grow, as long as you are ripe, you are rott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