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轉載] 理直氣壯的啃老女兒(上)【心理訪談 20170226】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1zmOUfmnTtg&t=6s
 
 理直氣壯的啃老女兒(下)【心理訪談 20170305】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njOLwjyA_s
 
 --------------------------------------------------
 個人心得:
 
 1.
 人們之間的表達,
 通常只表達"我希望對方如何如何",
 卻很少表達自己內心的擔憂.
 (這個算是外求, 不是內求)
 
 2.
 人們之間的溝通,
 通常只從"語言文字"去瞭解對方的意思,
 而對於同一個語言文字,
 每個人的解讀又不盡相同,
 甚至會有經常誤解的情形。
 (用語言文字溝通, 總會有些落差)
 
 3.
 瞭解對方最好的方法,
 最好從"對方的動機"去瞭解,
 不能全然聽信語言文字,
 這樣會比較好.
 (比較貼近動機的部份, 是"行為";
 語言是個媒介, 有時無法貼近內心.)
 
 片中女主角及父母,
 最後瞭解對方的"內心的動機",
 溝通的高牆, 因而漸漸瓦解.
 (母親瞭解女兒的痛苦, 女兒瞭解母親真心無悔的期望;
 而不是只知道痛苦所表達出來的"對抗", (女兒)
 也不是只知道真心期望所表達出來的"責難") (母親)
 
 -----------------------------------------
 再補充一下:
 許多人結了婚,
 就會認為對方應該如何如何
 進而缺乏溝通及瞭解
 不夠瞭解對方的心變多
 自己要的越來越多
 這樣下場會很慘。
 
 建議還是要多溝通溝通
 找出合作模式
 不要認為所有事都理所當然。
 
 個人看法, 未必正確, 謹供參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