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913557
 └●-蔚藍天-●┘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佇立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三個天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覺與迷
作者: └●-蔚藍天-●┘ 日期: 2010.06.16  天氣:  心情:

 

       惟覺老和尚 開示─

                                  覺與迷   

 
 



(一) 

修行就是要認識自己,要覺悟自己是誰。
眾生都是在迷,事也迷,理也迷。
所謂「迷事」,就是日常生活上所作所為沒有方向、
沒有原則,這就是迷。
悟了,在事上也悟、理上也悟,做人做事有一個原則、
有一個方向。

覺與迷,一般的說法,就是善與惡。

在迷的人不知道修善是一件功德、是一件好事,
是我們自己的事,不需要人家知道,
這就是所謂的「為善不欲人知」,
否則就成了偽善、沽名釣譽。
偽善,就是在迷惑當中。
悟了以後,知道這是自己的事情,是本分上的事情,
做人就是要有人格,這在事上就是悟了,
不會做壞事、不會做錯事。

以佛法來說,知道三皈五戒是善,就找到一個方向了,
這是屬於自利、屬於消極的。
以積極面來說,不但自己要好,也希望大眾好,
這是在事相方面。
在迷的眾生,只管自己,不管人家;只為自己的幸福,
不管人家的死活,這就是在迷的眾生。
在理上來講,要經常檢討反省,這念心不要迷失掉了。

哪一念心?

就是諸位聽法這一念心,要念念分明,處處作主,
禪宗祖師說:「不怕念起,只怕覺遲。」
一般人心當中不是善念就是惡念,不是惡念就是雜念,
不是雜念就是無聊,這些都屬於眾生境界。
修行學佛,要把惡念變成善念,雜念變成正念,
就要在心地上下功夫。
藉由誦經、持咒、打坐,對治當下這念心,這就是悟了的人。
理上來說,悟到這一念心,就是「明心見性,見性成佛」。

一般眾生不知道佛在哪裡,生命在哪裡,吉凶禍福在哪裡,
這念心已經迷掉了,在黑暗當中。
這念心起貪、瞋、癡、殺、盜、淫,等於一潭渾水一樣,
心妄想、顛倒,所作所為都沒有善法,這個時候求什麼都沒
有感應,求什麼都求不到。
因為福德是從善法當中得來的,覺悟是從淨心當中得來的。
我們明白了,就知道人生就是這麼兩條路,一個是善與惡,
一個是悟與迷。
禪宗云:「迷即眾生,覺即菩提。」
這念心迷惑了,迷失本心,迷失方向,就是眾生;相反地,
這念心覺悟了,就是菩薩。
所謂「菩薩清涼月,遊於畢竟空,眾生心水淨,菩提影現中。」
菩薩在哪裡?
就在返迷為悟,就在淨心、定心、明心。
從這個方向來努力,就是菩薩。
煩惱即眾生,明心即菩薩。
這念心有體、有相、有用。
體,打坐的時候一念不生,什麼人都找不到自己;
還要檢討、反省心當中的過失,把它除得乾乾淨淨,
這樣心就明了。
打七,就是告訴大眾心要淨、心要定、心要明,有靜、有動。


(二)


覺是什麼?

就是我們本具的覺性,人人都有,沒有哪個人沒有。
不但人有,動物也有,覺性是本具的,本來就有,
就稱為「本覺」。
知道痛癢、冷熱……這個覺性每個人都有,只是不覺。

第一個是本覺,本具的覺性、本具的佛性。
密宗稱為「本尊」,不是另外有一個本尊,
而是我們的覺性本自具足、本自尊貴。
有些人不了解,自己觀想一個佛、觀想一個菩薩,認為這是
自己的本尊,這是錯誤的。
那是自己所想出來的,是五蘊境界。
《金剛經》云:「若有色,若無色,若有想,若無想」,
想出來的,本來沒有,在無中生有,所以,並不是本覺,
而是一個幻境。

 每個人都有覺,覺性、佛性在哪裡?
波羅提尊者說:「在眼曰見,在耳曰聞,在鼻辨香,
在口談論,在手執捉,在足運奔,遍現俱該沙界,
收攝在一微塵。」
覺性在眼睛稱為見,在耳朵就稱為聞,這是覺性的作用。

「在鼻辨香」,
在鼻根知道香、知道臭。
在舌根,就知道酸、甜、苦、辣。
在手就知道拿東西,在腳就知道走路。
今天很冷,你知道冷;今天很熱,你也知道熱,
這都是覺性的作用,這是身根對觸塵。
意根對法塵,想過去、想現在、想未來,精打細算,
這也是覺性的作用。
例如,蚊子在脖子上叮一下,覺得癢癢的,
馬上就知道這是蚊子,這是覺性的作用;假使把蚊子打死,
就是覺性迷惑了,就殺生、造了惡業。

心的作用屬於生滅,每個人都有。
強盜、土匪的心也有作用,他的作用是去偷、去搶……
如一般人所說:「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狗急跳牆」,
這些都是心的作用。
所以,要淨化這念心,才是最重要的。

現在一般科學、哲學研究這念心的作用,稱之為「念力」。
所謂「精誠所至,金石為開」,把這念心集中,
就能產生作用,就能產生力量,這是心的作用,
一般稱為第六識。
第六識的作用無遠弗屆,這念心沒有阻礙,
隔山隔海都影響不了它。
例如,自己的親戚、朋友或孩子到外國或大陸去念書、做事,
心當中非常、非常地想念。
所謂「母子連心」,想了一段時間,想念到一個程度,
也會有感通。
忽然有一天,我想念的人好像病了,打個電話連繫,
真的是生病了!
一般人認為不得了,其實,這就是把心收攝、集中以後,
心念所產生的作用,
如佛經所說:「制心一處,無事不辦。」
但是,心不作用的時候又在哪裡?
一般人就不知道了。
打禪七,就是告訴大眾,心不作用,
一念不生,在這個地方來保養聖胎,這個才是自己。

「遍現俱該沙界,收攝在一微塵」,把這念心放開,
則遍沙界;收攝回來,一念不生,就在一微塵。
儒家也講這個道理:「放之則彌六合,卷之則退藏於密。」
把這念心放大,充滿世界、充滿天地;把心收回來,
退藏於密,什麼人都找不到。

世間人只知道看相、算命、擲筊杯,求神問卜,
這是一般的習俗。
心專注了,也會有一點點感應,也有相似的境界,
這都是心的作用,但並沒有真正的幫助。
一般人都知道,「不做虧心事,夜半不怕鬼敲門」,
要淨心、定心,這樣就能在這一生當中找到一個方向;
否則,始終在迷惑當中。


(三)


唐朝一行法師,人稱聖者,他會看相、會算命,
不但會幫人看相、算命,連動物、植物,甚至是花瓶,
他都會算,而且算得非常準確。
有一次,他預測一個花瓶在某月某日某時就會毀壞,
花瓶的主人雖然覺得莫名其妙,但時辰快到了,
他就把這個花瓶放在桌子上,找很多人來觀察,
看看這個花瓶怎麼壞?
到了中午,主人的兒子在抓雞,雞跳到桌子上把花瓶撞倒,
花瓶掉下來砸得粉碎。
大家抬頭往廳堂一看,正好是這個時辰,花瓶真的破掉了。
這是一般看相、算命的人望塵莫及的。

 

一行禪師曾說過幾句話:「七尺之軀不如一尺之面,
一尺之面不如三寸之鼻,三寸之鼻不如一點之心。」
看一個人的面孔,五官端不端正?
有沒有福報之相?
就決定你的終身富貴。
有的人去找醫生整型,想要像佛一樣兩耳垂肩。
佛的鼻子稱為包子鼻,很高挺。現在可以動手術,
把耳垂加大、把鼻子墊高。
這樣好不好?
沒有用的,甚至還有副作用!
佛的相好是善業所感。
所以,只有佛受用。

佛經記載,佛的睫毛如牛王像,眼睫毛很長。
現在的人會戴假睫毛,看起來也很漂亮,可是,
如果不注意,睫毛插到眼睛裡,眼睛都會瞎掉。
一般人本末倒置,是在迷的眾生。
在自己身上作假,騙自己又騙別人,沒有好處,
到最後就是一場空。

報紙上刊登,有一個外國人的牙齒、鼻子都是假的,
晚上睡覺時把假牙、鼻子拿掉,他的太太一看,嚇得要死,
趕快辦理離婚手續。
佛有三十二相、八十種好,不是手術修出來的,
而是修善得來的。
修善法可以改變自己,不但改變身體,
還可以改變自己的命運。

一行禪師會看相、會算命,他知道這些都是未來的果報,
但是這種果報是不一定的。
你得善報,但做了壞事,惡報又來了;例如,
你做了善事得到長命的果報,但做了壞事又變成短命。
所以,不要認為看相、算命,就有所依靠,沒有這種事情。
一行禪師說:「七尺之軀不如一尺之面」,
臉孔就是一尺長,稱為「一尺之面」,看你的面相,
「天庭飽滿,地格方圓」,這是富貴相。
但是,相會變,假使心不正,鼻子也會跟著歪,
好的就變成壞的。
你以為運不會變?
會變的。
「一尺之面不如三寸之鼻」,
不看你的面孔,只看你的鼻子有沒有鼻庫,正不正?
好不好?
就知道你這一生的富貴、窮夭、壽通。
「三寸之鼻不如一點之心」,一切都源於我們這一念心,
心要定、心要淨、心要明,就能得到解脫。



(四)


一行禪師懂得天文、地理,最後他什麼都不做了,
他還是要修行、打坐。
有人問他:「你為什麼其他統統放棄了,在修行、打坐?」
他說:你們不知道,心才是根本。
不管看相或算命,都是一種公式,
從過去累積經驗歸納出來的。
人生的富貴雖然可以從相當中看出來,
但是不離開我們這念心。
富貴之命,是前世修善法,今生享用的善報,
就像銀行裡有很多存款一樣。」
怎麼知道今生是富貴命呢?
是從「四柱」──年、月、日、時,推算出來的。
你生在哪一年、哪一月、哪一天、哪一個時候,
一查,這是吉時,那就是富貴命,看好到什麼程度,
從這當中再來區分;如果過去生中沒有修善,
缺少福報,今生一生下來,年、月、日、時都不好,
就是中等命、下等命、貧窮命、短命命。
你為什麼生在這個時候?
前世缺少善法,才會生到這個時候。
一行禪師通古博今、博古通今,通得心法,
所以知道要趕快修心才是最重要的。

唐朝宰相裴度,年輕時學問淵博,可是時運不濟,屢試不中。
一次上京考試前,裴度去看相,看相師問:「你有什麼期望?」
裴度說:「我要上京去考試。」
看相師東看看、西看看,說:「你不要去了,因為你會短命。
你是短命相,還考得上嗎?」
裴度說:「你怎麼知道我短命?」
他說:「你縱理紋入口,凡是這種相的人都會餓死,
我看你不要去了。」
什麼是「縱理紋」?
一般稱為法令線,就是鼻翼、嘴角兩側的紋路,
每個人都有。

之後,裴度到寺廟燒香拜佛,看到涼亭裡有一條玉帶。
這條玉帶非常名貴,價值連城,只有達官顯貴才有。
裴度就把它包起來,坐在那裡等候失主。
等了三、四個鐘頭,看到一個婦道人家哭哭啼啼,邊走邊找。
婦人看到裴度就問:「這位公子,你坐在涼亭裡面,
有沒有看到我的玉帶?」

裴度說:「我正好撿到一條玉帶,正在等候失主。
你這條玉帶怎麼會放在涼亭裡呢?」
婦人說:「這條玉帶關係到全家人的性命,
我中途上廁所時把玉帶放在涼亭裡,
出來之後又馬上趕路,趕了十多里路,才發現玉帶不見了。」
裴度說:「好,我把玉帶還給你。」
婦人後來靠這條玉帶救了全家人的性命。

裴度再度經過看相師的算命攤,看相師一看,
說:「你的相變了!不知你做了什麼大功德?」
看相師再一看,又說:「你這次去考試,將會在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最後,裴度成為唐代的宰相。
所以,相會隨心轉,有善法也可以改變自己的命運。
我們了解了以後,不要去看相、不要去算命,而要修善積福,
淨心、定心、明心,就是這樣細水長流,這才是菩提大道。



文貼自中台世界─ 九十九年春季大眾精進禪七  
                          
標籤:
瀏覽次數:186    人氣指數:2206    累積鼓勵:101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佇立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三個天
 
住戶回應
 
時間:2013-01-24 14:47
她, 56歲,新北市,服務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時間:2010-08-15 08:04
她, 63歲,新北市,教育研究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