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1951487
 彎彎^.^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轉貼~~人生三論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轉貼~~~人生定律決定的是什麼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轉貼~~遠見
作者: 彎彎^.^ 日期: 2011.07.19  天氣:  心情:
文/彭明輝(清大教授)

  小王子這本書一直試圖告訴我們一件事:人一長大,就再也沒有能力瞭解孩子的世界。連帶地,我們也警覺不到孩子是用另一種方式在看世界的。尤其在國小階段,我們急著想看到孩子在功課上的成績表現,希望藉此確定他未來在社會上有優勢的競爭力,並從而或者解除我們的焦慮,或者強化我們的虛榮心。

  因此,一方面小學階段許多攸關孩子一生幸福的成長空間被擠壓了,另一方面我們又經常用錯誤的評量標準在決定哪個孩子(或孩子哪方面的能力)較值得栽培。結果,攸關未來的能力被荒廢了,沒必要的繁瑣細節又過渡地被強調了;值得被栽培的小孩被父母傷害了,得寵的小孩卻又被誤導了。如果我們不能從較寬廣的視野來重新給小學階段的學習與成長定位,我們所有的努力只是在戕害小孩;如果我們不能跳出成人世界習慣的成見,我們永遠找不到小學教育的方法。
  很多人不再那麼看重小學教育了,好像初中聯考一廢除,國小就變成一個多餘而無所適從的單位與成長階段,因此,一方面才藝班和英文班吸引了更多家長的注意力,另一方面,小學教育階段的成長(教育)目標卻變成了一片空白。一位同事告訴我:反正國中起她們就要面對地獄般的生活,現在只要讓她們快樂就好!確實,小學階段最重要的就是把他們的眼睛養好。但是,小學還同時是培養孩子人格雛形的階段。荒廢了小學階段孩子人格雛形的培養,長大後或許就來不及了。因此,我們必須把眼光拉遠,從更長遠的教育觀點著眼,回過頭來看小學階段的成長與教育目標。

  前行政院長孫運璿在他年輕的時代,大學一畢業就當了黑龍江發電廠的廠長,現在的博士生甚至都要拿到學位了,情感與人格的成熟度卻還像青春期的小孩,不夠成熟,不夠有擔當。而大學部的學生好像絕大部分都掉到一種二元法的分類裡:要不然就是認真讀課本,要不然就是打電玩、玩BBS、追女朋友,一副無所是事的樣子。我們年輕的時候,大學蹺課是為了去念自己想念的書,辦一些認為有意義的活動,和朋友認真地談一些屬於成長過程中青澀而稚嫩的心情。現在,這樣的大學生好像很難看到了。

  許多人都發現:現在的學生,除了別人要他做的事之外,從來都想不出自己要做什麼;除了應付功課的能力之外,好像其他的情感能力和人格內涵都嚴重地欠缺開發。許多小孩都變成了「草莓族」:看起來鮮紅可愛,隨便捏一下就爛得汁液遍地;而所謂的「高材生」,知識技能遠比我們當年發達,十幾歲就會自己組裝電腦,可是對人生的理解與想像,卻空洞得可怕。

  人的價值觀在高中就已略具雛型,到了大學,他們只會根據既有的價值傾向去選擇哪些話要聽,哪些話不聽。到了大學,才要一個人開始去思考人生的問題,實在太晚了。一個高中畢業時還沒有一點點熱情的人,對人生沒有任何憧憬,你能寄望他在大學裡面培養出什麼樣的理想?

  可是,假如一個小孩到了國中畢業時還不曾喜歡過任何東西,他到高中時又怎麼可能培養出最起碼興趣和對於人生的憧憬?由此倒推,我不得不認定:我們必須在小孩子小學畢業以前培養出他對人、動物和大自然的情感,以及對自己最起碼的信心;以這些情感和自信為基礎,他才有機會在國中階段藉著簡單的文學作品(詩歌、散文)去進一步深化他對這個世界的情感,並且去豐富他對人生的想像。

  也只有當孩子內在情感較豐實,對世界與人生的想像較活潑以後,他才有機會在高中階段藉著傳記、小說、歷史故事與粗淺的哲理文章的引導,發展出對人生初步的憧憬,並且學會藉著前人的心路歷程去思索自己的未來。這樣子培養出來的高中生,他對人生所知雖然有限,但卻有很模糊而寬廣的憧憬,以及從小培養起來的熱情,這樣子他才能夠冶遊於大學所提供的寬廣知識領域,從中尋找最適合他發展的一條路。否則,大學教育其實只是一種浪費。

[:%%]
標籤:
瀏覽次數:49    人氣指數:269    累積鼓勵:11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轉貼~~人生三論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轉貼~~~人生定律決定的是什麼
 
住戶回應
 
時間:2011-07-19 18:22
他, 40歲,宜蘭縣,政府機關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更多功能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