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值服務
心情貼
直播
感興趣
手機交友
還沒登入愛情公寓嗎?
還沒加入愛情公寓嗎?
馬上進入公寓和
10,581,171
個住戶交朋友~
最新留言
想聊天
對我感興趣
互相感興趣
想約會
逗一下
日記留言
紅包抽抽樂!小資變土豪!
素人也能成為明日之星!
移除此區廣告請加入VIP
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
3132093
出走~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不在唷~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隨緣~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檢舉原因
此為詐騙帳號
此為廣告帳號
此為援交帳號
他未滿18歲
此為不雅及騷擾留言帳號
其他
篇名:
孤獨或單獨~
作者:
出走~
日期: 2011.11.16 天氣:
心情:
奧修回答門徒有關寂寞的問題:孤獨帶給我莫大的痛苦,我該怎麼辦?
人無法直接去對抗寂寞所帶來的黑暗。
每個人都應該瞭解說,有些基本的東西是無法改變的。
這就是基本的法則之一:你不能夠直接與黑暗鬥爭,不能與寂寞直接鬥爭,不能與害怕孤立直接鬥爭。
原因是因為這些東西都不存在;它們只是某個東西的不在,就像黑暗是光的不在。
那麼當你希望房內不黑暗的時候該做些甚麼?不要直接對黑暗做些什麼─你能夠撲滅黑暗嗎?
不可能撲滅黑暗。你必須想到光。必須改變整個情境;這就是我所說的基本和本質的。
你甚至不必去碰觸黑暗,不必去想它。那沒有用;因為黑暗不存在,它只是光的不在。
所以只要找來光,你就無法看到黑暗,因為黑暗只是光的不在。
黑暗不是某種有實體的自存,它並不存在─只是因為光不在,你就誤以為黑暗是存在的。
你終生繼續不斷地和黑暗搏鬥也不會成功。然而只不過一根小小的蠟燭就可以驅逐黑暗。
你必須致力找出光,因為它是正面的存在的;一旦光來臨,任何由於它不在而發生的現象都會自動消失。
孤獨就像是黑暗。你不知道你的單獨。你沒有品嘗過你的單獨和它的美,它無比的力量。
在字典裏面,孤獨和單獨是同義字,但是存在並不遵循你們那些字典─卻還沒有人嘗試去創制和存在不牴觸的字典。
寂寞是一種欠缺。因為你不知道你的單獨,因此你害怕會感到孤獨,
所以你要抓住些什麼東西,某個人,某個關係,只是要維持你並不孤單的幻象。
但是你仍然感到孤單,因此就很痛苦。 一 方面你想要抓住某種不真實的東西,
那些都是短暫臨時的安排,例如像是一段愛情或是友誼。在一段關係當中,你可以創造出一些幻象來忘掉妳的孤獨。
但是問題 是:儘管你可以忘掉妳的孤單一會兒,沒多久你就會突然了解說那個關係或是友誼並不是永久的。
昨天你並不認識這個男人或這個女人,你們是陌生人。今天你們是 朋友。誰曉得明天?
明天你們可能再度成為陌生人,而由於這樣的了解你感到痛苦。 那 幻象給了你一些慰藉,但是它無法讓你能夠真正無懼。
它是在壓抑恐懼。因此表面上你覺得很好─至少你試著感覺很好。
你假裝自己感覺很好:這個愛情是多棒呀! 這個男人或這個女人是多棒。
但是在幻象之後─事實上幻象薄到你可以看穿它─你的心在痛,因為你的心全然知道說,明天一切可能不再相同。
事實上它們確實不會 再相同。
你一生的經驗都支持這個─事情不斷改變。
沒有什麼事固定不變的;你無法在一個變動不居的世界抓住任何東西。
你想要讓你的友誼永恆,
但是你的企圖和變化的法則相牴觸,而那法則不會有任何例外。
變動的法則不斷滾動,它改變一切。
或許長久以往,有一天你會了解說,變動的法則不聽你的話是好的,存在不理會你的慾望而自行其是比較好的。
你需要一點時間才會了解這點。
你希望你的朋友永遠是妳的朋友,但是明天或許他會變成你的敵人,或者,就只是緣分不再,沒有跟你繼續同在。
另外一個人取代了這個空檔,而這是一個好的更多的存在,
因此,你突然之間了解到說,另一個人走了是很好的,否則你就會被卡在跟他的關係當中。
但是這個教訓總是不會深刻到說,你不會再期待永恆。你會開始跟這個男人或這個女人要求永恆:「這一切不應該改變!」
你還沒學到說,改變是生命的本質。你必須如此了解並接受它。別創造幻象;幻象並不會有幫助。然而每個人都在創造各種不同的幻象。
我曾經認識一個男人,他總是說:「我只信任錢。我不信任任何人。」
我跟他說,「你在說一個很強烈的陳述。」 他說,「每個人都會變。你不能夠信賴任何人。
當你越來越老,只有錢是你自己的。即使是你的小孩,甚至你的老婆─沒有人會在乎你。
如果你有錢,他們都會在乎你,他們會尊敬你,因為你有錢。如果你沒錢,你就變成乞丐。」
他說世界唯一能夠信賴的東西就是錢其實是來自他自己生命中豐富的經驗,
來自於被他所信賴的人不斷欺騙的結果─他認為他們愛他,但是他們卻只是為了他的錢。
「不過,」我告訴他,「在你死亡的那一刻,錢將不會跟你在一起。
你的幻象是,至少錢會是跟你在一起的,但是當你的呼吸停止的那一刻,錢就再也不屬於你。
你賺了些東西,但是它們卻被留在此處;你死後無法攜帶著它們隨你而去。你將會深深感到你先前用錢來擋住的寂寞。」
有 些人追逐權力,他們的理由是相同的:當他們擁有權力的時候,很多人會跟著他們,他們可以支配百萬計的人。
他們並不孤獨。他們是偉大的政治與宗教領導者。但是權力一樣會改變。
今天你擁有權力,明天它就離你而去,突然之間一切的幻影就消失無蹤。
你比任何其他人都還要寂寞,因為別人早就習慣寂寞了。但是你卻不習 慣…你的寂寞讓你更痛苦。
社會試著做一些安排讓你忘掉孤單。婚姻就是一個讓你知道說你太太會跟你在一起的安排。
所有的宗教都反對離婚,因為離婚會摧毀婚姻被發明的基本目的。
這個基本目的就是給你一個伴侶,一個終身的伴侶。
但是即使一個太太或一個先生會與你終身同在,那也不表示愛能夠維持。
事實上,如此社會並非給你一個伴侶,而是給你一個重擔。你感到寂寞,已經很淒慘了,
現在你必須伴著另外一個寂寞的人。在此生當中毫無希望,因為一旦愛消逝了,你們都感到寂寞但是仍然必須忍受彼此。
至此,早已不再是你們被彼此給迷住了─至多是 你們耐心地互相容忍─而是說社會的婚姻制度並無法使你免於孤獨。
宗教試圖讓你成為宗教組織中的一員,因此就能夠讓你成為群眾之一。
你知道說有六億的天主教徒。因此你並不孤獨:有六億天主教徒與你同在,耶穌基督是你的救 主,上帝與你同在。
你自己一個人或許是錯的,但是不可能六億人都會出錯─這似乎可以支持一下。但是即使這樣的想法也會離去,因為有更多人並不是天主教徒。
有些人將耶穌釘在十字架上。有些人根本不信神,而他們比天主教徒為數眾多。還有很多不同宗教帶著各種不同想法。
要一個真正聰明的人不去懷疑是很困難的。你或許有千百萬人接受一個特定的信仰體系,
但是你仍然無法確信你並不孤獨,你無法確信他們都和你同在。
上帝是一種設計,但是所有的設計都失敗了。這種設計是:如果沒有任何其他東西,至少上帝與你同在。
祂無處不與你同在。即使在靈魂的暗夜,祂也與你同在。別擔心。 曾經,一個不成熟的人相信這種觀念是好的,
但是你不應該被這種觀念所欺騙。你所說的無處不在的上帝─你沒見過祂、你無法和祂談話、你也碰觸不到祂。
對於祂的存在你提不出任何證據,唯一的只是你希望祂存在。但是你的希望什麼也證明不了。
上帝只是一個幼稚心靈的寄託。但是人類已經比較成熟了,因此上帝已經沒有意義了。上帝存在的假設已經失去了說服力。
我想要說的是,所有嘗試避免寂寞的努力都失敗了,而且也會繼續失敗,因為這與生命的基本法則相違背。
人們所需要的並非某個會讓你忘掉寂寞的東西。
人們所需要 的是去覺知自己的單獨,而這是一件事情。
去體驗它、去感覺它是如此地美,因為它讓你不再成為一個群眾。它讓你可以免於寂寞的恐懼。
僅僅是孤獨這個字就意味著創傷:需要某個東西去填滿它。它是個讓人傷痛的裂縫:必須用什麼東西去填補它。
單獨,這個字卻沒有創傷的意味,沒有個鴻溝需要去填補。單獨就是意謂著完整。你就是整體;不需要任何其他人來讓你變得完整。
所 以試著去發現你最內在的核心,在那裏你永遠單獨,也從來就是單獨的。
活著的時候、死的時候,任何時候你都是單獨的。但是這樣的單獨是如此地滿溢,它不是空的,它是如此地完整並充滿生命的汁液,
擁有存在一切的美與善,你一旦嘗過你的單獨之後,你的心痛將會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種無比甜美、平和、愉悅與祝福的律動。
這並不是說,一個以自己的單獨為核心,已經自我完整的人,不能夠交朋友。
事實上,只有他能夠交朋友,因為交朋友對他再也不是一種需要,而只是分享。
他擁有太多,他能夠分享。 有兩種類型的友誼。
第一種當中你是乞丐。你需要另外一個人幫助你忘掉妳的寂寞,但是另外一個人也是乞丐,他對你有相同的需求。
自然地兩個乞丐並無法互相幫 助。很快他們就會瞭解說他們向一個乞丐去乞討反而讓他們的需求加倍。
現在不是只有一個乞丐,而是兩個。然後,如果不幸地他們有小孩,那麼一群乞丐都在乞討 而沒有人可以給予。
如此一來,人人都感到挫折憤怒,每個人都覺得被欺騙了。事實上,並沒有任何人在欺騙,因為你有什麼可以讓人欺騙的東西呢?
另 一種友誼,另一種愛,擁有全然不同的品質。它並不是一種需求,而是因為有太多而要分享。
一種新的分享的喜悅來到你的存有,而你以前甚至不知道有這種喜悅。 你以往一直在乞討。
而當你分享的時候,就沒有執著的問題。
你隨著存在流動,你隨著生命的變化而流動,因為你並不在乎與誰分享。
或許你與同一個人分享一生, 或許是不同的人。它並非一樁契約,一個婚姻。
只是因為你滿了所以你要給予,因此無論是誰剛好在你周圍,你就給他。
而給予是如此地喜悅,索求卻是如此地悽慘。即使你要到了,你還是很悲慘。
乞討會傷害你的尊嚴和人格。而給予卻令你更加趨於核心,更加整合,更加驕傲但卻不是更加自我;
你的驕傲在於感到存在對你很慈悲。這並非自我,這是全然不同的現象…
你了解到說存在給了你一些其他千百萬人在追尋卻苦求無門的東西。你卻恰好走對門了。
你為存在所給你的祝福和一切感到驕傲。恐懼消失了,黑暗消失了,痛苦消失了,對別人的需求消失了。
你可以去愛一個人,而當這個人愛其他人的時候,你也不會忌 妒,因為你是出自太多的喜悅而愛。
它不是執著,你沒有要抓住別人,你不擔心那個人脫出了你的掌控,你不擔心說別人會跟他有愛…
當你分享你的喜悅,你並未給任何其他人創造出囚籠。你只是給予。你甚至不期待任何的感激和感謝。
你給予,因為你有太多了。 所 以如果任何人表示感謝,你也感謝那個人接受你的愛,他接受你的禮物。
他幫助你卸下重擔,他讓你將愛灑在他身上。
而你分享的越多,你給得越多,你就擁有越 多。分享並不會讓你成為悲慘,它不會製造出讓你會失去什麼的恐懼。
事實上,你失去愈多,就會有更多新鮮的活水從你前所未知的泉源湧入。
所以我不會告訴你說要做些什麼事情來處理你的孤獨。忘掉孤獨,忘掉黑暗,忘掉痛苦。找尋你的單獨。
它們只是單獨的不在。體驗到單獨,可以幫助你驅走這一切。
方法是相同的:
看著你的頭腦,覺知。變得愈來愈有意識,最後你只意識到自己。這就是你覺知道單獨的一刻。
你會很驚訝說,不同的宗教給予最終的成就狀態不同的稱呼。
起源於印度之外的三種宗教對此沒有稱呼,因為它們對此從來沒有走得很深。
這些宗教仍然很幼稚,不成 熟─執著於上帝、執著於祈禱、執著於一個救主。
我的意思是說:他們總是依賴,總有一個別人要去救他們。他們是不成熟的。
猶太教、基督教、回教─他們很不成 熟,這或許也是何以它們能夠影響全世界人大多數人的原因,
因為世間的人大多是不成熟的。在世人和這些宗教之間有這種親近性。 但
是起源於印度的三個宗教卻對這種終極狀態有三個稱呼。我記得這點就是由於單獨。
那是耆那教所選擇的最終狀態的字眼─kaivalya,單獨。就像佛教選擇涅槃nirvana,無,
而印度教選擇莫克夏moksha,自由一樣,耆那教選擇絕對的單獨。這三個字都很美。
它們是同一個事實的三個面向。
你可以稱之為解放,自由;你可以稱之為單獨;你可以稱之為無我,無─都只是達到相同的狀態的不同指標。
但是總要注意說你所面對的問題是一個負面或是一個正面的事情。
如果是負面的,那不要跟它爭鬥;理都別理它。
找那正面的,那你就走對門了。 世上多數人錯過了,因為他們開始直接和負面的門搏鬥。
沒有門;只有黑暗,只有不在。他們越掙扎,就越看到失敗,越頹喪,越悲觀。
最後他們開始發現說生命沒有意義,有的只是折磨。
但是他們的錯誤是走錯門了。 所以在你面對一個問題之前,看清楚問題:是否問題來自於缺乏什麼?
而你所有的問題都是缺乏些什麼。
一旦你發現說缺乏的是什麼,那麼就追尋那正面的,而當你找到正面的那一刻,也就是找到光的那一刻─黑暗就結束了。
文章出處:李力昌 s note, 2011 11 12
標籤:
瀏覽次數:
135
人氣指數:
5315
累積鼓勵:
259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檢舉原因
此為詐騙帳號
此為廣告帳號
此為援交帳號
他未滿18歲
此為不雅及騷擾留言帳號
其他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給本文貼紙:
得到的貼紙
得到的貼紙:
給本文貼紙
2
2
不在唷~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隨緣~
住戶回應
時間:2011-11-25 02:45
他, 53歲,雲南省,流通/零售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