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1949045
 捷客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美驚現 6 ⼤警訊!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又老又窮的 恐怕不只是高雄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永遠都在學習的人,很難成為一流
作者: 捷客 日期: 2018.11.22  天氣:  心情:
永遠都在學習的人,很難成為一流人才!專家犀利戳破為何「熱愛提升自我」反而容易失敗
時報出版 2018-11-21 12:28
1145 人氣

趙元2018-11-21 16:50

想想論壇2018-11-21 17:31

很多人都熱愛參加潛能開發課程、去修各種商學院的課,覺得學習讓他自我感覺良好。但專家卻指出,一味的提升技能,卻失去目地性根本就是「迷途羔羊」。(圖/取自pixabay)
常常花大錢去那些虛有其表的商學院,或是參加自我啟發講座……一些「自我感覺良好」的人,也是會經常學習。不管學的東西是否派得上用場,一心一意的程度甚至到了「提升技能比三餐還重要」。
不少人會參加各種提升技能的課程, 舉凡英語、Excel、會計、MBA之類,只要看起來好像能提升自我,都很熱中。
彷彿如果不隨時提升技能就會很焦慮,一直給人在進修的印象。我不得不說,很多人都是一味的提升技能,卻失去目地的「迷途羔羊」。
例如,他們會被「自我感覺良好」所綁架,去上一些奇怪的商學院(當然也有一些很好的課程) 的學分班, 即使對於成就自己的工作或人生一點關係也沒有。然後翻閱厚厚的實質選擇權書籍,不論是否對工作或將來的職涯有幫助,反正就是同時多方面進修。
但是他們最傷腦筋的共同點,就是永遠都不會將想法付諸行動。
他們喜歡接受刺激,但是感動只有三天就冷掉了,絕對不會實行。更恐怖的是,只有在酒醉的深夜,跟後輩瞎扯淡的時候才說大話:
「想要成為有錢人,就要把自己變成『王牌』!」
「工作成功的基本是『乘法』。金融、業務、旅行業,每一百人裡面就有一個,但三種產業相乘,就是百萬分之一的人才!要成為同世代唯一的存在!」
「所謂的領導力,不是有沒有才華,而是有沒有想要學習!」
「自我介紹的時候要有『故事』!」
只是聽某個知名講師講過,就拿來現學現賣,在深夜的居酒屋迴盪。自己什麼都不會,只學到點皮毛,離「可以實行的深刻體會」還遠得很。
能夠做的只有「在居酒屋跟人生經驗尚淺的後輩說教」,當冒牌的評論家。結果各個層面都只能評論表面,成為什麼都實行不了的二流人。
把學習當藉口,一直在追尋啟發的二流人
我很想從這種二流人的背後緊緊抱住,跟他們說不可以一直處於只有「自我啟發」的狀態。
到了三十多歲的年紀,應該要有更寬廣的視野,在混沌中摸索出自己能夠勝出的方向。一定要冒險推開門,邁出步伐。
經常把學習當成工作, 這種人應該要試著問自己:「 我到底要學到什麼時候?」
我發現,很多人把不敢付諸行動的猶豫與怠慢,拿「學習」當成藉口,成了一直在追尋啟發的二流人。
新加坡飯店王的訓斥「你到底要學到什麼時候?」
我有一個朋友想要從事飯店生意,就進入知名的洛桑飯店管理學院就讀。

他在半島酒店、希爾頓飯店實習,在INSEAD念MBA的時候,有機會和知名的新加坡飯店經營者晤談。
飯店王一句:「 你到底要學到什麼時候? 」 對他有如當頭棒喝。當下他才發現,不能光是一直念書而已,只有學習沒有行動也是枉然。
之後他就利用在商學院所學以及人脈,實際付諸行動。
他的構想是讓韓國的不動產業主,將大樓委任給他新開的飯店管理公司改裝,投資資金每件都高達數數十億日元,提案多達幾十件。
即使一次次被拒絕,但是他不理會周圍不可能的聲浪,只是一心一意的繼續跑業務。
MBA畢業後一年後,他承接了首爾東大門絕佳地段的高級飯店。這個小故事給了我們不要藉著學習逃避,要分出勝負,就必須實際行動的啟示,讓我牢記在心。
在教養方面,希望大家能擴大眼界,有廣闊的世界觀。但是關於「自己靠什麼維生」的職業,就不能只是用想的,要用執行力來決勝負。
不能永遠都是以「提升技能」或是「為將來關鍵的那一天做準備」這種冠冕堂皇的理由,一直去參加潛能開發課程。因為「這個課程好有趣」而去學習的人,會被「啟發窮神」附身,一直在追尋啟發,最後無法實現自我。
用企業家精神,讓啟發窮神退散吧!不要只當學習家、評論家、批評家,實際去做一回更重要。
很多人都有相同的點子,差別就在於有沒有執行力(順道一提,獨角獸企業中最具代表性的Uber、Airbnb 並不是點子有多新奇,而是比別人先做,在市場上以迅速的執行力而成功)。
標籤:
瀏覽次數:263    人氣指數:463    累積鼓勵:1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美驚現 6 ⼤警訊!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又老又窮的 恐怕不只是高雄
 
住戶回應
 
時間:2018-11-22 10:25
她, 94歲,台北市,教育研究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作者回覆說[2018-11-22 14:40]:

每個人都要不斷地學習 以因應快速地變化與需求
這篇文章只是提醒大家不要只想到先學習
而是邊做邊學
我舅舅是一個傑出地土木工程師 他48歲出國讀碩士
畢業後在美國公路局估坐 姨直到七十歲 高層才放他退休
四十多年前 我第一次去看他時 他說他每學期修一門課
他擬定了一個寫作計畫 準備寫幾本書 因為他以前常其是台灣公路月刊總編輯
出版不是問題
二十年後 我既給他我寫的第一本書 他認真看完 還將公式演練過一遍
除了提出一些建億外 還與我討論技術書籍寫作議題
再過五年 我又寄給他第二與第三本書時 他說他年事已高 只能看文字部分
兩三年後 他往生了
幾十年來 只是想做 卻永遠跨不出第一步
這是另外一種 眼高手低 能力很強 但自我要求高 老是覺得不如理想
醫生就一直停留在學習的狀態



更多功能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