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研院院士林毓生返國參加院士會議期間,走訪各大專院校,發現許多教授苦於應付評鑑,有些學校動支上萬元經費,召開100多場準備會議,印製的文件堆積如山。他認為評鑑不該做得太頻繁,也不該成為淘汰辦學不佳大學系所的工具。
林毓生接受「中國時報」訪問時表示,將在今天下午的院士會議中,提出連署提案,請總統馬英九正視大學評鑑制度亂象。
教育部長蔣偉寧今天上午出席院士會議,會間受訪表示,教育單位願意傾聽各方意見,他基本上認為,評鑑還是要好好的做,因為「評鑑對學校發展是很關鍵的。」 (註: 關鍵? 因為經費分配? 因為公立學校拿公家的錢, 辦學成效未見比私校好?)
蔣偉寧表示,教育部正著手改善評鑑制度,過去較重視「指標」的方式,會有所調整,未來朝向由各校建構良好的「自評」機制,不再由評鑑中心派一群人去打分數。研究型、教學型、科技大學等不同類型的學校,也可依各自的發展特色,在教育部規範的「大項」下自我評鑑。
蔣偉寧表示,大學自評的相關辦法,教育部已在緊鑼密鼓地研擬中,希望能在7月底公布,最快明年就可實施。前幾年由頂尖大學、教學卓越計畫的學校開始,再逐步推展至各大專院校。 (民國98年已公佈的大學評鑑辦法中, 第5條已條列自評, 但教育部迄今3年多, 未有任何認可標準, 而今, 可在半年內公佈實施? 又是一個什麼樣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