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相信一種命定論,叫作緣分。
如果,我注定是你的。相信,在未來的某個交叉路口上,會讓我們再次相遇。
冥冥之中,或許有很多的事情被命運安排好了,但最重要的決定權,往往是掌握在自己手中。人都有選擇向左走或向右走的機會,若不喜歡,還可以自己在開一條路。
命定人為各一半,但並非機械的分成一半一半。命運好比為河流,一半時間波濤洶湧,人在其中只能任由湍流控制,此乃命運決定之時刻。另一半時間,河流平靜無波,人於此際便要打醒萬二分精神,積極地為水災那一半時間作準備。人在此一半時間的行動具備決定性,有備無患,無備有患。大水是命定要來的,但我們也有充足時間做準備。最終而言,命運仍在我手。命運為不斷變化的客觀環境。行動是相同的行動,昨日尚符合時代要求,那時候我們是成功的、幸運的。到了今天,時勢環境不同了,時代的需求改變了,我們用同樣行動自然失敗了、不幸了。
這是一個彼此相關的課題。
若是命中注定,何須苦心經營;若是命中無緣,何須問卜。邏輯上如此,有些情形,拼命做、強求無用。若是啥都不做,錢豈會自己滾進來,更何以能找到另一半。邏輯上更是如此,有些情形,不去做也不會發生。
這是命運的一種二元論。這兩種論述,很早就被發現,任一邊的邏輯性推衍的結果都有所偏頗。事實上,大部份都是有跡可循的。在中國文化的經驗傳承裡,字的文化流傳了一些蛛絲馬跡。像是"在劫難逃"和"塞翁失馬,焉知非福"閻羅王點名"等等,都在字裡行間透露著對命算的闡述。
在命定論與與開創論的折衷論述出現。定數為劫,變數為數。劫可躲,數可化。而民俗文化的一首歌,"要拼才會贏"中有一句"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的歌詞,將此二元論以經驗闡述了出來。而在術數之中,立基點亦分為此兩種。而占卜與字測則是屬於折衷的範疇。
佛家在緣起源滅的說法中有一種對於"緣起現象"的闡述。在早些時間、曾看過一種敘述,關於"我看見燭光"事件的一種關係。首先,先有物;即有燭、火、眼、與識,且皆健全的情形。再來則須同空間與時間、最後則須有維持光到眼睛這斷距離的時間和介質。所有的條件圓滿下,則稱為緣起。這是客觀條件的滿足與特殊條件(光形成、瓜蒂落、水成湖等)的符合下。
靈犀的一點對於未來的影響性,包括在事情上的現象描述和未來的預測與建議性。簡單說,最後的決定和路是自己走的,將會發生的事也是性格與很多客觀的作用而成,並沒有那麼容易改變。命運的改變最是需要時間,因為個個因由之間的線是牽一髮而動全身的,而改變既定的模式與行為的過程中遇到的阻礙就叫做考驗。
轉貼朋友的文章和大家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