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2120283
 Rita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心平氣和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另一種失望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鼓掌叫好
作者: Rita 日期: 2012.07.02  天氣:  心情:
終於看到令人叫好+令人跳躍的院士發聲

大學評鑑 院士:方向錯、制度亂

 

作者: 李宗祐╱台北報導 | 中時電子報 –   

中國時報【李宗祐╱台北報導】
中央研究院院士林毓生返國參加院士會議,發現大學評鑑制度亂象,嚴重干擾學術自由空間。他決定在今日開幕的院士會議連署提案,建議馬英九總統正視大學評鑑制度亂象,並修正系所評鑑制度,從現行五年一次延展為十年一次。

「監察院調查報告中,甚至有學校動支上千萬元經費、召開一百多場準備會議,印製的文件堆積如山,就是為了應付評鑑!」林毓生早就耳聞國內大學評鑑亂象,最近返台許多大學教授向他譴責評鑑的缺失,他再細讀監察院糾正案全文,發現評鑑制度嚴重干擾學術自由空間。
他說,他並不是主張取消所有評鑑,但不能做得太頻繁,且變成淘汰辦學不佳的大學或系所的工具,成為教育行政主管卸責的藉口。
林毓生表示,如要真正追求學術卓越,必須尊重學者的學術自由,以制度保障他們不受干擾,以便發揮最大的研究能量。但前提是學者必須經過嚴格篩選,要有真正研究學術的才能、並以研究為志業,而且要遵守學術秩序與學術規範。
林毓生指出,教育部應儘速建立有效機制,徹底檢討與改進評鑑制度。現行大學評鑑最嚴重的問題是,第一,教育政策官員完全弄錯方向,齊頭式評鑑不同領域、不同層次的學者,以為應用機械化的管理方式,就可提昇國內大學教學與研究的水準。
第二,二○○五年成立「高教評鑑中心」,以法人基金會的方式運作,閉門造車的政策與指令式的權力,不受外界監督。
林毓生指出,國內大學每五年就要接受評鑑,循環周期過於緊迫,已嚴重影響大學教師教學與研究的推展。從前置作業、自我評鑑、實地訪評、結果決定,通常需要兩年;如有後續追蹤則長達三年,剩餘兩年又要開始準備下一輪評鑑,等於每年都在做評鑑。
他說,這個本末倒置,令人疲於奔命的政策,使他想起古希臘詩人的名句:「上帝如要毀滅一個人,必先使他發瘋。」當年設計此一「瘋狂」制度及繼續推行此一政策的教育部長們,都應公開道歉!
他指出,如果評鑑做得公允、有效,雖可清除一些「朽木」、維持最低學術水準,但對促進學術發展作用不大,尤其不能引領卓越。在研究領域,從來沒有任何傑出學者是因為受到評鑑的指導、肯定與鼓勵而做出突破性的貢獻。


標籤:
瀏覽次數:31    人氣指數:31    累積鼓勵: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心平氣和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另一種失望
 
更多功能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