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1343532
 放鬆的心情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神燈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貞子的怒吼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關於霸凌
作者: 放鬆的心情 日期: 2011.10.29  天氣:  心情:
話說小時候被霸凌記得我的父母只會批判我讓我很不舒服 現在才知道要((適當))的反擊讓對方也知道我不舒服才是王道其實職場上也很多霸凌的情況與各位好友分享

關心校園裡的人際危機「霸凌」

「哎呦喂呀專線值日生,班上同學都不要跟我玩,他們都在排擠我,我不想去上學了…」一通來自孩子的求助電話,開啟了兒福聯盟關心霸凌議題的淵源。




校園霸凌(bully)是什麼?

「哆啦A夢」是現代父母與孩子都很熟悉的卡通,故事的主角大雄長期受到同學胖虎的欺負,小夫有時是胖虎的幫兇,有時也是個看大雄笑話的旁觀者。大雄是一個缺乏自信又怯懦的孩子,常要靠哆啦A夢的法寶來幫他贏回面子或壯膽。

這種孩子們之間權力不平等的欺凌與壓迫,稱之為「霸凌現象」。「霸凌」一詞主要是兒盟從「bully」這個英文字音譯而來,係一個長期存在於校園的問題,指蓄意且具傷害性的行為,通常會持續重複出現在固定孩子之間的一種欺凌現象,並造成孩子生理或心理傷害,其樣貌大致可分為以下六種:


肢體霸凌:最容易辨認的一種型態,包括踢打同儕、搶奪其物品等。霸凌兒童通常是全校都認識的學生;他們對別人霸凌的行為也會隨著年紀增長而變本加厲。

言語霸凌:運用語言威脅、刺傷或嘲笑別人,例如:取難聽的綽號,這種霸凌方式易造成心理傷害,既快又刺中要害,雖然肉眼看不到傷口,但它所造成的心理傷害有時比身體上的攻擊來得更嚴重。

關係霸凌:相較於肢體霸凌,關係的霸凌主要是操弄人際關係的行為,包括有條件的友誼、散播不實謠言、排擠、或是把東西藏起來的惡作劇,使弱勢同儕被排拒在團體之外,或藉此切斷他們的社會連結。

反擊型霸凌:係指受凌兒童長期遭受欺壓之後的反擊行為。有時被害者為了報復,對霸凌者口出威脅或是直接攻擊。有些受害者會去欺負比他更弱勢的人,皆屬反擊型霸凌。

性別霸凌:類似性騷擾。包括有關性或身體部位的嘲諷玩笑、評論或譏笑、對性別取向的譏笑、傳閱與性有關令人討厭的紙條、身體上侵犯的行為,如以性的方式摩擦或抓某人的身體,或是迫使某人涉入非自願的性行為等。

網路霸凌:上述所有霸凌方式皆可透過「網路」執行之,所謂的網路霸凌行為包括:孩子曾經使用網路的聊天室、網路電話、留言板等,散佈謠言、留下辱罵或嘲笑的字眼。此類方式讓學生持續在學校的霸凌行為,不受時間、地點的限制。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六種方式不一定是單獨呈現,這些行為經常會重複出現在霸凌關係中,意味著即便是同一位受害者,可能會被肢體、言語所攻擊,並伴隨關係的排擠。


為什麼要關心「校園霸凌」?

根據統計,曾是霸凌兒童的男孩,到24歲止,有60%的人至少有一次犯罪紀錄,有40%的人有高達3次或至3次以上的犯罪紀錄,當他們升到更高年級之後,就與青少年幫派的發展有密不可分的關聯。密西根大學心理學家E. Eron進行35年縱貫性研究發現:八歲時有霸凌行為者,常在他們往後的一生中都有霸凌的行為。在這個縱貫性研究中發現:霸凌兒童長大之後使用政府部門的矯治服務需求較大,所謂矯治服務,包括如法院服刑、毒品或酒精濫用戒癮、因人格違常所需之心理衛生相關服務…等。

且「被霸凌」以及「有情緒困擾」和「課業困難」之間都有連結關係。被霸凌的小孩比一般的孩子更易傾向低自尊,且易感覺沮喪、孤獨、焦慮、不安全感。此外,澳洲的學者研究亦證實:被霸凌與發展自殺念頭具有關聯性,並且在挪威、日本、美國等各國都陸續傳出長期受凌學童自殺事件。

可見霸凌行為與往後的犯罪狀況息息相關,甚至可能導致成年後情緒障礙與人際困擾,霸凌造成的創傷絕非只有此時此刻,其影響非常深遠。此外,學校是除了家庭外孩子花最多時間的場所,因此提供一個安全的校園環境對學童來說是基本且重要的事情。霸凌問題是一個團體權力極端不對等的狀態,絕非個人單打獨鬥短時間可以解決,倘若缺乏成人的力量介入,很難有效解決問題,因此預防校園霸凌有賴你我的關心與介入。


重視校園霸凌可以幫助誰?

歷年兒盟的全國抽樣調查發現,國小四、五、六年級學童最近兩個月在學校經常、每天被同學欺負的比例,從96年的9.9%,99年已經上升到16.1%,上升速度驚人。甚至有六成的孩子表示曾經在學校被同學欺負過,可見霸凌絕不是少數同學才會遭遇到的問題,也絕非報紙媒體報載的黑道、幫派嚴重暴力攻擊事件。而且在霸凌事件中,無論是受凌者、霸凌者或旁觀者,都會受到深遠的影響,都需要更多的關懷與協助,才能有效解決校園中的霸凌問題。

每個人成長過程中,或多或少都有被同儕欺負的經驗,然而學校是孩子僅次於家庭待最久的地方,因此重視校園霸凌可以幫助許多孩子免於上學的恐懼、安心地學習成長。




孩子遇到霸凌該怎麼辦?




第一步:建立孩子的自信
第二步:直接面對焦慮與害怕
第三步:擬出一個行動計畫並且進行角色扮演練習
第四步:假設最壞的狀況並進行角色扮演練習
第五步:進行任務報告
第六步:再度減壓練習


在現實世界中遇到霸凌問題該怎麼辦?長期被霸凌的孩子通常較為退縮沒有自信,因此當師長得知霸凌事實時,第一步是建立其自信,鼓勵孩子有勇氣面對;接下來教導孩子認識自己的情緒,告訴他「焦慮」與「害怕」都是正常的反應;一定要先處理完、同理孩子的情緒後,才能進入行動階段,訂定詳細的行動計畫,並搭配「角色扮演」的技巧,幫助孩子找到適合他年齡的聲音,此外應模擬各項最糟糕的情境,多讓孩子練習;開始行動之後,要經常與孩子確認霸凌的狀況是否有改善,並且隨時幫孩子降低回應霸凌時產生的種種壓力。要特別提醒家長,實際遇到霸凌問題時,爸媽第一時間應該要聆聽孩子的感受並同理之,而不是批判孩子。


預防應重於治療!!我如何參與預防「校園霸凌」?

校園霸凌是一種負面經驗,並非孩子在學習成長中所必須經歷的過程,弱肉強食更不該被視為正常的校園文化。目前各級學校對於霸凌事件的因應方式,習慣透過軍訓體系的介入,標籤霸凌學生,或者採退學、轉學等消極方式來處理,卻往往治標不治本。

對此,《兒盟》認為,學校方面應該強化校園霸凌因應機制,包括發生後的輔導體系以及事前強化教師霸凌認知與因應技巧;師長方面,必須對於霸凌事件有一定的敏感度,而非視為學生之間的遊戲,在處理上也要有技巧,以免造成受凌學生二度傷害,並且結合輔導資源,從學生的個人特質加以輔導。家長方面,如何敏感自己的孩子涉入霸凌事情,充分給予同理與妥當的協助,並與老師充分溝通建立合作關係,以確保孩子的安全。



台灣也在關注「校園霸凌」的單位或組織有哪些?

目前長期關注校園霸凌議題的單位,除了兒福聯盟之外,人本教育基金會、社團法人花蓮縣記憶空間學會都有相當多的實務經驗。

對於校園霸凌,如果你有什麼好點子來營造更友善的校園環境?你覺得老師與家長要如何對待與處理霸凌與被霸凌的孩子?歡迎上兒少國是會議網站發表看法。

延伸閱讀:陳彥文譯(2011)。霸凌不要來:十招教孩子遠離霸凌。臺北市:兒福聯盟基金會。( Sherryll Kraizer, PHD,2007)


(這是Yahoo!公益頻道的「做什麼公益?!」系列文章,本次「關懷校園霸凌」議題由兒童福利聯盟提供)

如果你曾經參與過校園服務或活動,抑或是你有什麼樣的心得,或是你平常就有參與關懷校園霸凌議題,現階段遇到什麼樣的問題,需要什麼樣的幫助,十分歡迎您在該網站留言、分享唷!也可在此按下「推」的按鈕,或是分享至「Facebook」或「噗浪」等群族,引起更多人關注「校園霸凌」的議題,順手做公益!

標籤:
瀏覽次數:37    人氣指數:837    累積鼓勵:4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神燈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貞子的怒吼
 
更多功能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