癟三有很多種.
我這裡敘述的癟三,嘴臉只有一種.
他們的圖像很明確.
氣急敗壞爽假痛,哀爸叫母故作委曲.裝神弄鬼又妒恨勃勃的樣子..將這些因子結合在一起,就是我說的癟三.
聲討癟三,當然吃力而不討好.因為並不能改變癟三的本質.
我並非刻薄好罵之輩.
孟子說,予豈好辯哉,予不得已也.
若不是孟子昔日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氣概,怎麼會有後生小子文天祥(古道照顏色)的無畏赴死勇氣.
吾生也晚.雖不能至,心實嚮往之.
我也嚮往唐代駱賓王(討武曌檄)的擲地有聲,以及明代史可法(復多爾袞書)的不卑不亢.
我知道,口誅筆伐癟三,我的等級與水準相對等而下之.已離魔道不遠.
但如果退縮不言,圖個獨善其身,甚或發洩似的私下嚷個幾聲,坐令積非成是的濫言甚囂塵上,我的良心難安.午夜夢醒,枉為世人.
我所說的癟三,所認定的癟三,就是依附在(大話新聞)鄭弘儀卵翼下,彼此互相取暖的那撮無恥文人.
我相信,斯人也,日後必有斯疾也.
我更相信,始作甬者其無後乎的道理.
我用那麼重的話罵他們.因為這些人只問顏色不問是非的偏狹行徑,遠離正道,也沒有了人道.
皇天后土,人神共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