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格拉底(西元前469年—前399年)是著名的古希臘哲學家,他和他的學生柏拉圖及柏拉圖的學生亞里士多德被並稱為「希臘三賢」。他被後人公認為是西方哲學的奠基者。
傳說中,有一天,他的學生甲、乙、丙、丁分別問老師蘇格拉底,什麼是愛情、婚姻、外遇及生活觀。
愛情
蘇格拉底叫問愛情的學生甲,到麥田走一次,要不回頭地走,在途中要摘一棵最大最好的麥穗,但只可以摘一次。
學生甲覺得很容易,充滿信心地出去,誰知過了半天他仍沒有回去,最後,他垂頭喪氣出在老師跟前訴說空手而回的原因:「很難得看見一株看似不錯的,卻不知是不是最好,不得已,因為只可以摘一次,只好放棄,再看看有沒有更好的,到發現已經走到盡頭時,才發覺手上一棵麥穗也沒有。」
這時,蘇格拉底告訴他:「那就是愛情。」
婚姻
蘇格拉底叫問婚姻學生乙,到杉樹林走一次,要不回頭地走,在途中要取一棵最好、最適合用來當聖誕樹用的樹材,但只可以取一次。
學生乙滿懷信心地出去,半天之後,他一身疲憊地拖了一棵看起來直挺、翠綠,卻有點稀疏的杉樹。
蘇格拉底問他:「這就是最好的樹材嗎?」
學生乙回答老師:「因為只可以取一棵,好不容易看見一棵看似不錯的又發現時間、體力已經快不夠用了,也不管是不是最好的,所以就拿回來了。」
這時,蘇格拉底告訴他:「 那就是婚姻。」
外遇
蘇格拉底叫問外遇的學生丙到樹林走一次,可以來回走,在途中要取一支最好看的花。
學生丙充滿信心地出去,兩個小時之後,他精神抖擻地帶回了一支顏色豔麗但稍為掉的花。
格拉底問他:「這就是最好的花嗎?」
學生丙回答道:「我找了兩小時,發覺這是最盛開最美麗的花,但我採下帶回來的路上,它就逐漸枯萎下來。」
這時,蘇格拉底告訴他:「那就是外遇。」
生活
蘇格拉底叫問生活的學生丁,也到樹林走一次,可以來回走,在途中要取回一支最好看的花。
學生丁有了甲乙丙以前的教訓,又充滿信心地出去,過了三天三夜,他也沒有回來。
蘇格拉底只好走進樹林去找他,最後發現學生丁已在樹林安營紮寨。
蘇格拉底問他:「你找著最好看的花嗎?」
學生丁指 著邊上的一朵花說:「這就是最好看的花。」
蘇格拉底問:「為什麼不把它帶出去呢?」
學生丁回答道:「我如果把它摘下來,它馬上就枯萎。即使我不摘它,它也遲早會枯。所以我趁它還盛開的時候,住在它邊上。等它凋謝的時候,再找下一朵。這已經是我找著的第二朵最好看的花。」
這時,蘇格拉底告訴他:「你已經懂得生活的真諦了。」
【岳林觀點】
愛情雖美,卻可遇而不可求。
婚姻抉擇,常在疲憊中決定。
外遇發生,總導致沮喪結果。
生活真諦,在追求美好事物。【註】
【註】美好事物係指為工作而生活,把個人的生活賦予意義,把一己的生命賦予光輝,從而產生喜悅的事物。
【附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