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2273965
 左輔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風水漫談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人生囧途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唯識~~淺見
作者: 左輔 日期: 2011.07.16  天氣:  心情:
【唯識】淺見點睛共研!

佛陀滅度以後,在天竺(印度)出現四位首席菩薩。
首席者,是舉足輕重的意思,不是名字叫做首席喔!

龍樹菩薩(性空),
彌勒菩薩(唯識),
無著菩薩(唯識),
世親菩薩(唯識),
世親菩薩為無著菩薩的親弟弟。

有一天,《無著菩薩》在禪定當中,上昇到兜率天,
《彌勒菩薩》傳授給他【瑜伽師地論】,
無著菩薩在出定以後都把它整理出來,也就是唯識學上有名的專論。
彌勒菩薩把一切法,分類為660法,無著菩薩不增減其法數量。
無著菩薩專修大乘法。

《世親菩薩》為《無著菩薩》的親弟弟。
世親菩薩初修小乘法,著作很多,稱之為【500論主】。
是小乘之五百論主,但一直都在毁謗大乘佛法。

無著菩薩為了教化其弟弟世親菩薩,並無直接向他勸說。
在不得已之下,用一權巧之計,詐稱他生重病,
要求世親菩薩趕快來看他最後一面。這是無著菩薩刻意安排權宜之法。
等世親菩薩來時,故意安排別人在旁邊的房舍讀誦大乘經典,
世親菩薩是利根之人,發現所聽之經文居然是以前都沒聽過的,
所以說,利根之人有多善巧,一聽就知,上善根也!

無著菩薩不直接明勸其弟世親菩薩回小向大,假病而來薰習他大乘佛法。
因為世親菩薩一直在毁謗大乘佛法,是為造地獄因。
無著菩薩乃為了使之回心轉意,特意安排此局。
世親菩薩在聽聞大乘佛法之後,深深了解自己的過失,向無著菩薩言,
我毁謗大乘佛法都是這張嘴,就去拿起一把刀割舌以為謝罪!

無著菩薩阻止他,並向他說,你割舌也沒有用,因你對大乘法毁謗已經造成,
倒不如再運用你的這張嘴再去弘揚大乘佛法,以彌補你的過失。
《世親菩薩》接受了無著菩薩的規勸,才回小向大,也著有500部大乘論典。
所以有一雅號,稱作【千部論主】。

《無著菩薩》將彌勒菩薩所傳授之660法依實著作成《瑜伽師地論》,
【世親菩薩】看完後,認為這660法不符合當時修行人用,
故再濃縮成【五位百法】。

進入主題:五位百法。
僅列標題,要談太多,請你自行進入本經深研,
如世尊言:一切法無我。何等一切法?云何為無我?
一切法者,略有五種:
一者、心法。
二者、心所有法。
三者、色法。
四者、心不相應行法。
五者、無為法。
一切最勝故。與此相應故。二所現影故。三位差別故。四所顯示故。
如是次第。

第一、 【心法】,略有八種:
1.眼識。2.耳識。3.鼻識。4.舌識。5.身識。6.意識。7.末那識。8.阿賴耶識。

第二、【心所有法】,略有五十一種,分為六位:

一、《偏行》有五。
1.作意。2.觸。3.受。4.想。5.思。

二、《別境》有五。
1.欲。2.勝解。3.念。4.三摩地。5.慧。

三、《善》有十一。
1.信。2.精進。3.慚。4.愧。5.無貪。6.無瞋。
7.無癡。8.輕安。9.不放逸。10.行捨。11.不害。

四、《煩惱》有六。
1.貪。2.瞋。3.慢。4.無明。5.疑。6.不正見。

五、《隨煩惱》有二十。
1.忿。2.恨。3.惱。4.覆。5.誑。6.諂。7.憍。8.害。
9.嫉。10.慳。11.無慚12.無愧。13不信。14.懈怠。
15.放逸。16.惛沉。18.失念。19.不正知。20.散亂。

六、《不定》有四。
1.睡眠。2.惡作。3.尋。4.伺。

第三、【色法】,略有十一種:
1.眼。2.耳。3.鼻。4.舌。5.身。6.色。
7.聲。8.香。9.味。10.觸。11.法處所攝色。

第四、【心不相應行法】,略有二十四:
1.得。2.命根。3.眾同分。4.異生性。5.無想定。
6.滅盡定。7.無想報。8.名身。9.句身。10.文身。
11.生。12.住。13.老。14.無常。15.流轉。
16.定異。17.相應。18.勢速。19.次第。
20.時。21.方。22.數。23.和合性。24.不和合性。

第五、【無為法】者,略有六種:
一、虛空無為。
二、擇滅無為。
三、非擇滅無為。
四、不動無為。
五、想受滅無為。
六、真如無為。

言無我者,略有二種:
一、補特伽羅無我。
二、法無我。

神龍簡介品項細目如上列,請您自行進入本經論研習!

與兩部很重要的經與百法有關係。
一、 心經,所謂之五蘊,五蘊的內容就是五位百法內容。
二、 金剛經,結尾所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這首偈,
也和五位百法(除無為法6種除外),其它94種皆是有為法。

自古到今之學佛人,感覺相當困難之地方為要達到性相一如,
空有一如,理事一如,因果一如,都不得其門而入。
五位百法就是要通達任何一部經典的一支鎖匙,這鎖若開,
眾生之智慧門即打開。

三皈依之第二項,深入經藏智慧如海的原因即在此也。
【般若】這二字為整個佛法的綱要,也是諸佛之母。
就算浩浩三藏十二部經典,都不離此範圍。

五位百法由任何一法去修,都可見性。
印證金剛經所言,是法平等,無有高下!
唯識為修道,助道心理學,這由此可得明證。

我們的自性都被有為法關住。
修行學佛,最重要的,此智慧匙要找到。

談唯識,也要了解一下中觀之義。
中觀,簡述之,讓眾生對一切的緣起法有一個正確的認識!
用二首表示全義!

【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亦為是假名,亦名中道義!】

【諸佛依二諦而為眾生說法!】

此二句若解,中觀即解。中觀論範圍即在此也。
二諦:真諦、俗諦。
中道義:空、有 二邊,就有一中,空有若無,則中道亦無。
這即對十二因緣法有一正確的了解。--有空再另談!

中觀與唯識要從那裡先修先看?

向您說:【唯識!】

現在的人對唯識(有)在尚未建立之前,若看心經、金剛經、楞嚴經…
一些談空的經典,是無法完全契悟的,要有成就是空談,很難的。

故向您說:【唯識!】,原因在此也!
但也僅看楞嚴經一本經,努力中!互勉精進!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唯識】淺見談論! 謝謝觀賞!請多指教!
知見若與您所認知不同,或有誤謬者,尚祈給予多多指正示教!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唯識學《六經》、《十一論》。

佛陀滅度後,在天竺(印度)有兩位有名的佛法修行者,
即無著菩薩及世親菩薩依其悟道而建立《大乘有宗》,即是唯識宗,又名法相宗。

法相宗在於辨析一切世間所有的一切法相,
山河大地、日月星辰、樓房屋宇、飛潛動物、一切的人與動、植物之所有各類,
都各有其個別的特徵性。
在讓學者了解『法相』本來都是『沒有自性』;
這僅是用以讓學人作為抉擇、判斷諸法之體性、相狀,
亦僅唯是八種識所變現出來的東西。所以才給予稱為【法相宗】。

唯識宗詳說心法,佛教的「心」,是指心識、思想的意思。
所有的幻化及動態間之轉變,即是八識的作用而已。
不管『有為法』或『無為法』,即是一切的諸法,都歸於識所變現,
故知一切的萬事萬物等等,皆是諸識所緣,唯心所現。故名唯識宗。

現在再簡單扼要的說,即是各種現象都是八識能變出現生起的。
萬法所變。就『能變』方面而成立《唯識宗》。
就『所變』方面來成立『法相宗』。
宇宙、人生、森羅萬象、一切的萬法,都是由眾多因緣和合而成的道理。

舉例:水果,由種子萌芽,加上泥土培育,空氣、陽光、水的滋潤,
鳥蟲授粉,開花結果,一段時間的成長,成就果食。
這些種子萌芽、茁長、結果,都是由眾多因緣和合,沒有本性。
俗語說:「緣生性空。」就是這個道理,宇宙萬象,立法相宗名義,都是這樣。

唯識典籍乃唯識宗所依據之重要經典,計共有六經、十一論。
六經中,以《解深密經》為首要。
十一論中,以《瑜伽師地論》為本論,《成唯識論》則為綜合的論著。

【六經】:

一、解深密經。
二、入楞枷經。
三、華嚴經。
四、如來出現功德莊嚴經。
五、阿毘達磨經。
六、厚嚴經。

【十一論】:

一、瑜伽師地論。
二、顯揚聖教論。
三、大乘莊嚴論。
四、辨中邊論。
五、攝大乘論。
六、二十唯識論。
七、阿毘達磨雜集論。
八、集量論。
九、觀所緣緣論。
十、十地經論。
十一、分別瑜伽論。

此外尚有諸典參考:
五蘊論、廣五蘊論、百法明門論、成唯識論、大乘成業論。

其中【成唯識論】最為博大精微,由玄奘法師和窺基法師共同翻譯。
世親論師之三十頌及印度十大家之文,並由窺基造論一百卷疏釋。
---


標籤:
瀏覽次數:61    人氣指數:2321    累積鼓勵:113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風水漫談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人生囧途
 
住戶回應
 
時間:2011-07-31 20:20
她, 59歲,桃園市,其他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時間:2011-07-28 22:58
她, 59歲,桃園市,其他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時間:2011-07-16 17:49
她, 50歲,台中市,製造/供應商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更多功能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