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書上記載,北宋司馬光過逝一個月內,其子司馬康隨之而亡.
司馬康是著名的孝子,歷史寫的很清楚.他的死,與父親司馬光是否有關連,在我心中一直存在著疑問.
中國地大,各地風俗不一.自古以來對孝道極為重視.所以才會有(求忠臣必於孝子之門)的說法.百善孝為先早已深植民心.
記得幼時家母曾言,湖南邵陽當地,若父親過逝淨身時,孝子有喝父親洗澡水的民俗.家母的父親曾以此事奉其父,並且大口大口的喝,不以為忤.就是因為年幼的這個印象,使我高中讀書時,唸到司馬光父子相繼而亡之事,不免多了些聯想.
孔子說,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
又說,孝,始於事親,中於事君,終於立身.又說,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
當然,這些都是孝道的積極意義.
我個人服膺的是(色難)這兩個字.因為孝順父母,要作到和顏悅色最困難.
所以子夏問孝.孔子回答說,色難.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為孝乎?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
我的父親病危,來日無多.撫今思昔,想到聖人種種的教誨.
我只有慚愧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