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往回找出最初的想法, 找出哪裡開始思維分叉出去,
 就能知道如何解決煩惱.」
 
 舉個例子:
 在我剛工作時,
 很努力工作做研發, 卻賺不了什麼錢,
 有買房子的壓力,
 覺得壓力好大,
 心情很煩 (這時候煩惱開始了).
 為什麼別人都有,我都沒有,
 羨慕別人有父母當靠山,
 羨慕別人可以買輕鬆地買房。
 
 往回想到:-----------------------
 在還沒工作前,
 唸書階段,
 沒什麼收入,花的也不多,
 每天都過得很快樂,
 自由自在,
 
 那時就在想,一個月只要2萬元收入,
 就可以過的很快樂,
 一個月若是有5萬元,生活會很富裕.
 
 出來工作了-----------------------
 收入由3萬多升到5萬多,
 生活卻是比未工作前, 更不快樂,
 真的搞不懂,
 目標都達到了,卻是更不快樂.
 
 我就在想, 念書時及工作後,
 思維到底哪裡出問題? -----------------------
 慢慢回憶,
 比較工作前及工作後的想法有什麼不一樣,
 慢慢地,發現兩者的想法的確不一樣。
 
 原來在某個時間點,思維分叉出去,
 原來,是受到環境價值觀的影響,
 取老婆要有房子,車子。
 當時, 很多父母給女兒的想法, 就是如此,
 自己也習慣聽從任何長輩的想法,
 不知不覺地, 自己就覺得應該要準備好這些,
 無形之中,
 要做好的事變多,
 壓力跟著變得很大,
 煩惱跟著變多,
 心情變得不好,
 變得容易吵架,
 最後就gg了.
 
 自己慢慢地回想比對工作前及工作後的想法時,
 找出了自己思維叉出去的地方,
 發現原來是自己想要的太多了,
 慢慢地把叉出去的思維去除掉,
 把欲望漸漸減少, 買房子去掉, 買xx去掉, ....
 快樂就漸漸回來了.
 
 自己叉出去的思維,
 真的很不容易發現,
 如果能找回簡單的最初的想法,
 不要跟著環境起舞,
 就可以找回快樂.
 
 ==========================================
 
 解決煩惱, 除了上述回想的方法外,
 第二個方法, 也可以很快解決自己的煩惱:
 就是記住: 「貪瞋痴是煩惱的根本。」
 自己一旦起煩惱時,
 趕快想想自己犯了貪、瞋、痴哪一條?
 
 上面的例子, 期望太高, 就是犯了貪,
 這樣也可以很快找到自己的問題,
 再慢慢把自己的問題克服掉, 煩惱自然就會消失。
 
 ==========================================
 
 「菩提本無樹 明鏡亦非台 本來無一物 何處惹塵埃」
 菩提樹, 明鏡台, 本來就不存在(==虛幻的);
 世界上的大部份, 也都是虛幻的, 最後什麼都帶不走,
 所以別太在意一些外物或事情,
 所有的作用, 都是心的作用。
 
 ==========================================
 
 雖然一切都是虛幻的。
 (虛幻是假相的意思, 原本不存在、或是存在不會常久的意思)
 
 風景、美食當然也是虛幻的,
 我還是喜歡到處看看, 只是不會太重視是否有看到。
 我還是喜歡吃美食, 只是不會太重視有沒有吃到。
 
 因為, 是由自己決定自己的心情。
 
 不是由眼睛或嘴巴來決定自己的心情,
 更不會由風景、美食來決定自己的心情。
 
 至於美食, 為何是虛幻的?
 因為吃一次美食, 很快樂,
 第二次再吃同樣的美食, 感覺也還不錯,
 天天一直吃同樣的美食, 我想, 最後應該會想吐吧!?
 
 吃美食, 不是很快樂嗎?
 那麼, 為什麼一直吃美食, 最後會想吐?
 推論結果:
 美食不等於快樂, 因為美食是虛幻的(不是長久的)。
 
 同理, 風景也是.
 美景看久了, 就不再覺得是美景了.
 
 真實的事情, 是持續做下去時, 都會很快樂的。
 
 那麼,
 什麼是真實的?
 老實說, 我不知道怎麼形容,
 簡單來講, 就是「心」。
 
 心的寬廣, 決定自己的寬廣。
 樂觀的心, 決定自己的好心情。
 努力的心, 決定自己的好成就。
 看清真相的心,
 簡單的食物, 可以變成美食;
 小小挫折, 可以變成偉大的成就; ...
 
 心的力量, 是很強大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