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畔有逐臭之夫.
獨沽一味,埋首於冷門項目的文物收藏者很多,其中不少是醫生.
在古琴.犀牛角杯.黃花梨木.紅印花郵票,很多專書中,都浮現這些可敬的人的影子.
他們除了付出金錢.更重要的是,那難以計數的時間與精力.
收藏之雅趣盡在此矣.
我認識一位周秋雄醫師,亦為另闢蹊徑之徒.
他沉浸於青銅器的收藏多年.
為解青銅器上銘文疑惑,查遍中外書籍,如今終於有成..在其撰寫的有關青銅器辨識.銘文釋疑.銅綠判定等洋洋灑灑數千言中,佐以實物辨證,如今刪減文字,付梓出專書,即將問世.
周醫師的著作,內容推陳出新,極具參考價值.
他的研究方法,對郭沫若.李學勤等知名青銅器學者,提出的研究理論與方法,有更進一步的衍繹.
台灣研究青銅器的學者專家,尤其是有關青銅器的銘文辨識,幾乎是零..因此,周醫師在求證的過程倍極艱辛,完全是孤軍奮鬥.
他將手中所收藏的戰國時代中山國青銅器,上面的銘文意思解釋出來,並與中國現有的戰國時代中山國青銅器上的銘文,意義對照起來若合符節,
一個收藏者對古文物的熱愛與堅持,讓人感動.
皓首窮經.深信他的著作,一定會產生影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