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場有退場的機制.
人因為看不透.捨不得,陷入愛恨貪癡中,因此迷失了自己.
張良屢建奇功,勳業蓋世,在功成之際,瀟灑的選擇了飄然而去.在漢初一片開國重臣慘遭殺戮聲中,獨享令名流芳千古.
我認為是張良透穿洞悉了人性使然.
張良無疑選擇了最佳的退場機制.
運籌帷幄,出智獻策,實現自己的理想與所學,的確是件美事..就是因為謀畫太深,不免有違天理,因此春秋時代的文種,終不為越王勾踐所喜,身遭不測.
飛鳥盡.良弓藏的故事,自古層出不窮.
對陳水扁愚忠的馬永成.林德訓.余政憲這些可憐蟲,同樣是兔死狗烹,不堪用即厭惡丟棄的另一種例子.
田園將荒蕪兮胡不歸?
陶淵明真是說的好...既自以心為形役,悉惆悵而獨悲?悟以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
我們都欠缺了陶淵明的那份灑脫,徒然自陷於迷網泥淖而難以自拔.
有人生而知之,有人學而知之,有人困而知之.
我是最卑微的受困而知之..南柯一夢,乍然覺醒,抖不掉滿身的傷痕,所幸重拾回澄淨的心.
想想古往今來,想想自己的莫名執著.
不禁啞然失笑.
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