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摩祖師見<神光>智慧可也,取名曰~~慧可,以如來正法眼藏,說偈授慧可曰~~ 有情來下種,因地果自生。 無情必無種,無地亦無生。 禪宗有一公案,歷久彌新,耐人尋味,大意如下~~~ 有一官宦人家禮佛甚誠,舖路造橋,不遺餘力,為了供養一位年輕僧人,搭建佛龕佛像,事必躬親,朝夕誦經,十分虔誠。光陰似箭,彈指間已過十年,主人家忽發奇想,這僧人在此接受全家老少幾十人供養,無須拋頭露面在外化緣,免受參風露宿之苦,但不知這十年來修行,是否有成就也未可知?於是想出一個主意來測試這僧人。 他命其正當妙齡貌美之女兒,即刻起親自早晚服侍該僧在側。甚至不避男女之嫌,有肌膚之親接觸,表達願以身相許意願~~~該僧難以消受美人恩情,怕無法自持,一臉正色嚴詞痛斥拒絕,並推開美女趕出門外,怕壞了佛門清淨 之地。這主人對僧人做法非常生氣,認為他枉稱修行忘恩負義,不知感恩,十年心血 白白浪費,憤而把僧人趕走,拆掉精舍。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佛法不離世間人情世故,他可以守住戒律 不受誘惑,但是拒絕的方法卻必須兼顧人情世故,委婉而不傷人方式,如果他的作法是~~~謝謝小姐你的厚愛,能有佳人美眷相伴,大丈夫夫復何求?但貧僧已皈依三寶之人,必須遵守誡律,小姐美意只有心領,此生無以為報了。如此是不是兼顧恩情以及戒律,兩全其美?開場白的偈~~有情來下種,因地果自生。畢竟是人間有情呀,凡事起頭多為對方設想,才能種善因,得善果呀,在愛寓的朋友你想得善緣,那就自己多種有情的善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