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乎是意猶未盡.
我仍想說說藝術界中的中國書畫鑑定.
著名的中國大陸書畫五人鑑定小組(前文已述),成員多半已過逝.最年輕的楊仁愷,亦已94高齡(1915年生).
一代舊人遲早要過去.
問題是,在哲人消逝之際,接棒延續香火的新人在那裡?
在巨大的金權誘惑下,他們的所學與品德,禁不禁得起市場嚴苛的檢驗?
我的答案是悲喜交集.
中國國家文物鑑定委員會,目前由史樹青.劉東瑞.楊伯達.單國強.葉佩蘭.李久芳.李先登等等諸君接手.儘管他們都望重士林,但如同五人小組一樣,業界評價不一,接受程度不同,往往造成收藏者的困惑.
主因是,中國書畫百家爭鳴,各吹各號..拍賣公司有專人看畫,收藏家有自己信任的專家,其結果卻常見敝帚自珍,難有定論的情形.因為拍賣公司的看畫專人,並不一定接受市場上所謂專家的鑑定結果.而一張流傳有緒的畫,結果遠勝過無數專家學者的背書.
那麼,有人一定會覺得,收藏中國書畫還真是辛苦,事實也是如此..然而,就是因為中國書畫的艱深且難測,藏家進出探究間,實則充滿了無窮樂趣.
書畫鑑定某種程度展現了品牌的效應.雖然實中有虛,但是個依循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