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頂尖的藝術業者,高古軒與佩斯畫廊,分別進駐香港與北京.前者立刻簽下了著名畫家岳敏君,後者則與天王張曉剛展開合作.頗有先聲奪人之勢. 此一氛圍,意味者華人藝術市場,尤其在油畫與當代藝術方面,正式走向國際化. 先前種種的揣測.風聞,在事實呈現後,終於形成振奮和挑戰. 約此同時,台灣的藝術市場,仍然是一片觀望與遲疑.業界在猶豫與邊陲化的趨勢中,大多數採取隨波逐流的被動方式,以不變應萬變.實際上這也是一種無奈,因為採取主動方式去因應,業者有資金上的後續壓力,更有眼光上不知如何尋求方向的苦惱.更要命的是,找不到確切的經營模式.於是,打代跑,且戰且走的游擊戰方法,被迫成為順應當前局面的較好選擇. 不僅是藝術同業,主導交易的台灣幾家藝術品拍賣公司,我相信也有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之苦..表面上業績亮麗光鮮,實則如人飲水,冷暖在心頭. 我一直認為,產業要生存,必需找到自己的核心價值.就如同台積電以(晶圓代工)塑造自己產業價值一樣. 打不過中國的對手,我們唯有分享,唯有配合..放低姿態,同中求異,保持靈活彈性. 我的野人獻曝之言,希望能稍緩業界暴虎憑河之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