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職場三個圓圈圈的故事
From:講義王
人生的職場上, 每一個人的內在往往存在著三個圓,
就讓我慢慢道來這三個圓的故事…
第一個圓A 它叫作“要作的事”
這是老闆所交付的任務、目標
第二個圓B 它叫作“想作的事”
這個圓代表一個人心態上願意作的事
第三個圓C 它叫作“能作的事”
它代表著你的能力範圍
這三個圓相互間交錯時會發生什麼樣的故事呢?
正常情形會產生了甜蜜區T
什麼是甜蜜區T 呢??
簡單說,
1.當你老闆交辦的事,
2.也是你有興趣的事,
3.同時也是你能力所及的事
那如果這三個圓都沒有交集呢
喔!那這個人就叫作“苦人”。
工作作得很苦的人;而他的老闆就叫作“盲人”,
因為他用到這樣的人!
那如果這三個圓幾乎相互重疊呢!
喔!那這個人就叫作“美人”,有美麗人生的人;
而他的老闆就叫作“躺人”,可以躺著賺錢的人。
職涯規劃的意義,就在於調整這三個圓圈
讓甜蜜區越大,員工的人生就越快樂,
企業也就越有競爭力。
那該怎麼增加甜蜜T的面積呢
第一、將“想作的圓”擴大,就是改變自己的心態,
讓要作的事成為自己想作的事。
第二、將“能作的圓”擴大,就是針對要作的事進修、充電。
然而能改變“想作的事” 以及“能作的事”那兩個圓圈的人,
不會是別人,是自己啊。
做自己最擅長的事
•高居全球首富多年的美國微軟總裁比爾蓋茲先生,
曾經說過一句名言:「做自己最擅長的事。」
•我們的至聖先師也早在三千年前說過:「知之不如好之,
好之不如樂之」。
我們能力可以勝任的工作(知之),並不見得是我們所喜好的工作
•最高境界是能夠〝樂之〞,能夠〝樂在其中〞,
能發憤忘食、樂以忘憂,遇到困難能正面地、
積極地應對,這樣就能作到〝敬業樂業〞的最高境地。
•一個人能夠及早發現自己真正有興趣的事,
並且將興趣培養成為專長,
是一種揮灑自我到淋漓盡致的幸福人生
• 愈來愈多經理人抱怨,「不知道現在的年輕人,究竟要的是什麼?」
但也有很多年青人問:「怎麼樣才會知道自己真正的興趣?」
•多做、多嘗試,從中發覺自己天生的本賦到底適合什麼。
不過,也要知道興趣可以是天生的具備的;
也可以是後天培養出來的。
•天生的興趣,幾乎不必別人指點,時機、場合對了
就會很自然地、明顯地表現出來。
而靠後天培養的興趣,則需要時間與耐性。
興趣不全是與生俱來,也可由後天培養。
•興趣會隨著年齡和生活經驗而有變動。
•職業選擇若能兼顧個人興趣,將增加工作的樂趣和持久性。
•興趣若能與能力(性向)相配合,
將可在生涯發展的歷程中,獲得更多的成就。
•興趣除可充實個人生活之外.若能擴展到服務別人,
就更有價值了。
一技之長不溫飽、二技在身不可少
一隻老鼠被貓追得無處可逃,只好躲入又寒
又冷的鼠洞裡,心悸著貓兒會一直首在洞口,
只好耐著饑寒也不敢出來。直到聽到一陣狗吠聲之後,
心想貓兒一定會被狗兒嚇跑了,才大膽的探出頭來。
不料還是被貓兒一把抓住。
滿肚疑惑的老鼠問貓: 『難道你一點兒都不怕狗嗎!』
貓兒鄙笑著說: 『喔!狗叫?那是我裝出來的,
如果我只會貓叫,那我早就餓死嘍!』
在現今競爭激烈的世代中,一技之長或許可以
引領我們進入企業的大門,但是恐難保我們一生!
在企業中不進則退已不適用了,而是不進則汰,
淘汰的〝汰〞,以前我們或許還有時間/空間
感慨著自己的專長在不斷的折舊,
未來,
我們則無須再擔心了……
因為連折舊的機會都沒有了。
興沖沖找到一份工作,最好至少做滿一年,不要輕易放棄。
除非,那個環境差到令人待不下去,不得已之下才離開。
但是,就算是很無奈地必須提早離職,也必須學到教訓,
瞭解自己為什麼那麼快就想離開。
當初公司給你聘書時,哪些地方沒有考慮清楚、沒有問清楚,
就隨便答應要來上班。徹底檢討原因,不要再重蹈覆轍。
否則,不停換工作,將來履歷表上的記錄很不好看,
每個新老闆想錄用你時,都會有顧慮。
做自己最擅長的事
所謂的「三分鐘熱度」,常發生在過度天真的人身上。
他們往往只看表面,不重實質;或只貪圖、著眼在好處,刻意漠視缺點。
另外,喜歡閱讀的人,不見得適合當文字編輯。
愛喝咖啡的人,不見得適合開咖啡館。
畢竟,享受成果和努力付出是兩回事。
那些每天羨慕別人婚姻有多麼美滿幸福的人,
自己卻不肯好好做感情的功課,只會怨嘆自己時運不濟、
遇人不淑、挑三揀四,到頭來還是只有在旁邊乾瞪眼的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