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2253809
 思情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無事天地寬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幸福就是和相愛的人過一輩子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少欲知足真快樂
作者: 思情 日期: 2018.09.10  天氣:  心情:
知道自己的缺點愈多,成長的速度愈快,
對自己的信心也就愈堅定。

聖嚴法師開示

在我們的生活中,經常有很多快樂的感受。
例如功成名就時,別人對我們的稱讚;
或是當生活安定,看著孩子一天天長大成人時,
也會覺得很滿足、很幸福。
無論在家庭、事業或社會環境上,
我們都會有許多快樂的想法或感受。
生活中這些快樂的感受,的確不容否認,
但如果仔細深究,卻不難發現,
我們的生命其實是苦樂交錯的,而且苦多樂少。

時常我們所感受到的快樂,
其實是忍受痛苦後的結果,
而快樂本身,最後也會變成痛苦的原因。
所以從佛法的觀點來看,
「樂」是「苦」的開始,通常也是「苦」的結果。
例如辛辛苦苦工作、賺錢,
努力了好長一段日子之後,
再拿賺到的錢去吃喝玩樂,
雖然享受到歡樂,時間卻很短暫。
而且如果 過度地享樂,
就像自己沒有錢而向別人借錢一樣,
欠了債就要還債,這就是一種苦。
這又像是做了犯法或是對不起別人的事,
雖然一時之間可以享受一些便利,覺得很快樂,
但是到最後卻要連本帶利償還,
這時候就苦不堪言了。

佛法認為,
這個世界本來就是一個充滿「苦」的環境,
「樂」和「苦」是一體的,
人間的歡樂僅是片段、偶爾、短暫地存在,
而苦卻如影隨形。
所以,當在這個苦的世界之中
有一點樂的感受時,
千萬不要以為這就是永久的、可靠的。
佛法進一步認為,
既然這個世界,本來就是苦的,
所以不妨多體認苦、勇於受苦,
這樣反而苦的比較少。
如果只是享樂、享福,
福享盡了之後,受的苦會更多。
所以佛教有一種修行方法,就是「觀受是苦」。

在一般人的生活中,
如果想要生活得更自在、安樂,
就必須做到兩個基本原則:「少欲」、「知足」。
唯有少欲知足,
我們才不會如飢似渴地追求各式各樣的欲望,
也才不會怨天尤人,
埋怨外在的環境總是不如人意。

但是少欲知足的意義,
並不是要我們放棄現實的生活。
雖然自己要做到少欲知足,
對他人仍然要努力的付出,
奉獻我們所有的智慧和能力。
為了對別人付出,就要盡量成長自己,
不僅要使身體健康、智慧增長,
同時也要增強幫助別人的慈悲心。

一個擁有幫助別人慈悲心的人,
就不會太過於重視自我欲望的滿足,
才能做到少欲知足,而擁有真正的快樂。
標籤:
瀏覽次數:295    人氣指數:695    累積鼓勵:2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無事天地寬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幸福就是和相愛的人過一輩子
 
給我們一個讚!